共 14 条
安徽繁昌中生代侵入岩的特征和锆石SHRIMP测年
被引:72
作者:
楼亚儿
杜杨松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侵入岩;
A型花岗岩类;
岩石化学;
锆石SHRIMP测年;
中生代;
繁昌;
安徽省;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6.04.003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P588.12 [侵入岩、深成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安徽繁昌地区属于长江中下游铁、铜、硫、金成矿带的一部分。区内广泛发育燕山期侵入岩。侵入岩的岩性主要为黑云母石英二长岩至花岗岩,但以花岗岩为主。岩石富含钾长石,SiO2、K2O含量明显比铜陵地区中生代侵入岩的要高。锆石SHRIMP法测年表明繁昌板石岭黑云母石英二长岩的形成年龄为(125.3±2.9)Ma,滨江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124.3±2.5)Ma,铜陵侵入岩(鸡冠石花岗闪长岩、小铜官山石英闪长岩)的SHRIMP年龄分别为(135.5±4.4)Ma、(139.5±2.9)Ma,因而确定繁昌侵入岩的形成比铜陵岩体至少要晚十几百万年。岩石的全岩主元素以及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繁昌地区的板石岭岩体和浮山岩体为典型的A型花岗岩类,而滨江花岗岩体是岩浆演化到最晚期的产物,形成于与A型花岗岩类似的构造环境,因而暗示125Ma左右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壳强烈伸展的阶段。这一研究成果对探讨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白垩世早期(135~140Ma)与晚期(约125Ma)左右的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59 / 366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