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安徽铜陵铜官山矿区中生代岩浆-热液过程:来自岩石包体及其寄主岩的证据
被引:52
作者:

杜杨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秦新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田世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
[3]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4] 北京
[5] 北京
来源:
关键词:
同化混染作用;
岩浆-成矿热液过程;
岩石包体;
铜陵;
安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3 [脉岩、浅成岩(次火山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安徽铜陵铜官山矿区的燕山期中酸性-酸性小侵入岩体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与区内的层控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密切相关。在这些小侵入岩体中,特别是在老庙基、小铜官山和金口岭岩体中,产有二长质到闪长质的同源包体、角闪石堆积岩包体和黑云母片岩残余包体。对这三类岩石包体及其寄主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以及单矿物氧同位素分析,同时收集了相关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资料,为阐明矿区岩浆.热液过程提供了依据。分析结果表明,闪长岩和辉石岩包体的(87Sr/86Sr)i为0.7070-0.7073,εNd(t)为-9.7,而石英二长闪长岩主岩(87Sr/86Sr);为0.7072~0.7077,εNd(t)为-10.6~-11.9。铜官山矿区堆积岩包体中的堆积晶、同源包体和寄主岩中的斑晶以及同源包体及寄主岩中的基质的矿物结晶温度分属890-970℃,730℃-755℃和675-730℃三个区间,对应的深度为24—29km,9-15km和4-6km。它们分别代表了深位岩浆房、浅位岩浆房和岩浆侵位处矿物结晶的温度和深度。深位岩浆房的深度对应于岩石圈中下地壳硅镁层的深度,而浅位岩浆房的深度对应于岩石圈中-新元古界浅变质岩系的深度。从岩石包体及其寄主岩锶、钕同位素以及岩石学和矿物学资料来看,深位岩浆房中的岩浆可能是由底侵的碱性玄武岩浆与下地壳硅镁层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39 / 35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岩浆底侵作用研究进展[J]. 自然科学进展, 2003, (03) : 15 - 20杜杨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刘金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秦新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楼亚儿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窦金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 [2] 安徽铜陵地区含磁黄铁矿-黄铜矿角闪石巨晶的首次发现[J]. 自然科学进展, 2002, (08) : 52 - 56+116秦新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中国地质大学,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北京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北京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大田,北京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大田,大田杜杨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中国地质大学,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北京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北京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大田,北京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大田,大田田世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中国地质大学,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北京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北京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大田,北京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大田,大田李铉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中国地质大学,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北京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北京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大田,北京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大田,大田尹京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中国地质大学,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北京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北京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大田,北京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大田,大田金尚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中国地质大学,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北京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北京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大田,北京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大田,大田
- [3] 安徽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中的矿物包裹体研究[J]. 地学前缘, 2001, (04) : 422 - 428田世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北京中国地质科学杜杨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北京中国地质科学秦新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北京中国地质科学李铉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金尚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北京中国地质科学尹京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北京中国地质科学李赞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韩国忠南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北京中国地质科学
- [5] 安徽省铜陵地区侵入岩成因的实验研究[J]. 中国区域地质, 1997, (03) : 44 - 51邢凤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赵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徐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朱成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蔡恩照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 [6] 安徽铜陵典型矿区岩石包体研究及其岩浆—成矿作用过程探讨[J]. 高校地质学报, 1997, (02) : 44 - 45+50-55杜杨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李学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 [7] 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的包体岩石学研究[J]. 地球学报, 1997, (02) : 71 - 80吴才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周询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黄许陈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张成火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许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和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陈思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8] 铜陵地区高钾钙碱系列侵入岩[J]. 地球化学, 1996, (01) : 29 - 38邢凤鸣,徐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 [9] 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岩浆岩的基本特点[J]. 岩石学报, 1995, (04) : 409 - 422邢凤鸣,徐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 [10] 安徽省印支期岩浆活动质疑[J]. 岩石学报, 1988, (03) : 46 - 53周泰禧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陈江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Foland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K.A.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