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菲涅耳带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研究

被引:11
作者
吴小羊 [1 ]
刘天佑 [1 ]
魏伟 [1 ]
王德志 [1 ,2 ]
梁运基 [1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2] 中石化河南石油勘探局地质调查处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菲涅耳带; CRS叠加; 叠加孔径; 分辨率; 泌阳凹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4 [地震勘探];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摘要
大量研究证明CRS叠加能提高地震勘探的信噪比,但是能否提高分辨率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CRS叠加孔径.本文详细探讨了地震波反射过程中菲涅耳带的特征,认为起伏地形下菲涅耳带可以采用椭圆予以近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过菲涅耳带来确定CRS叠加孔径的方法,并应用于泌阳凹陷陡坡带的地震剖面.结果表明,由于菲涅耳带确定的叠加范围使地震信号的能量达到最佳,相对于CMP叠加,菲涅耳带CRS叠加同时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特别显示了中深部较弱的地震信息,而常规的CRS叠加则只在于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和改善浅部的地震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1892 / 189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复杂地表条件下共反射面元(CRS)叠加方法研究 [J].
李振春 ;
孙小东 ;
刘洪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6) :1794-1801
[2]   输出道成像方式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I——理论 [J].
杨锴 ;
马在田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2) :546-553
[3]   倾角分解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 [J].
杨锴 ;
许士勇 ;
王华忠 ;
马在田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5) :1148-1155
[4]   非零炮检距菲涅耳带研究 [J].
孙成禹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1) :26-29
[5]   共反射面元叠加的应用实践 [J].
杨锴 ;
王华忠 ;
马在田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2) :327-331+375
[6]   共反射元弧叠加方法在火山岩成像中的应用 [J].
裴江云 ;
刘洪 ;
李幼铭 ;
朱振宇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1) :106-111
[7]   共反射面元叠加的应用理论——从共反射点到共反射面元 [J].
王华忠 ;
杨锴 ;
马在田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1) :137-142
[8]   共反射面道集偏移速度建模附视频 [J].
李振春 ;
姚云霞 ;
马在田 ;
王华忠 .
地震学报, 2003, (04) :406-414+452
[9]   共反射面与共中心点联合叠加成像 [J].
韩立国 ;
孙建国 ;
何樵登 ;
杨勤勇 .
石油物探, 2003, (01) :25-28
[10]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俞寿朋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