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丰宁地区全新世风沙活动及其对古文化的影响

被引:19
作者
邱维理
李容全
朱楠
白鸿叶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2] 国家图书馆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黑沙土; 风沙活动; 气候变化; 古文化遗址; 丰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632 [];
学科分类号
070905 ;
摘要
在滦河上游,全新世时期曾有过气候相对湿润阶段,具体表现是:就地起沙的风沙层内,形成了2层特殊的古土壤———黑沙土。黑沙土层分布的厚度不均匀,但具有明显的有机质半固结现象。2层黑沙土之间为黄色风沙层,上层黑沙土又为晚近风沙层覆盖。在下层黑沙土中散布着一些古文化遗存,石片、石核、石斧等石器主要见于下部,陶片数量则以近顶部居多。对黑沙土中的有机质进行14C测年,结果表明,下层黑沙土形成于约7990±150~3200±125aB·P·(cal·)之间,上层黑沙土形成于约3055±170aB·P·(cal·)以后。由这个遗址附近的环境分析证明,古代人类在此活动时期,当地气候处于相对湿润阶段,风沙活动虽依然存在,但可以断定黑沙土的成壤速度大于风沙物质堆积速度,使这里的先民能够依靠农耕、渔猎而生存。大约3200±125aB·P·(cal·)后,风沙堆积速度骤然加快,使黑沙土成土过程一度完全停止,在大约100多年的时间里,风沙活动强烈,形成黑沙土层之间的黄色风沙层堆积。这一时期恶劣的环境使得当时当地的先民无法生存,被迫迁移,从此出现新石器遗址的缺失。该遗址所在的丰宁地区,是影响北京沙尘暴的上源地区之一。因此,该地区环境考古学问题的研究,对了解北京地区沙尘暴变化历史有直接佐证的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中国北方森林植被主要表土花粉类型对植被的指示性 [J].
李月丛 ;
许清海 ;
肖举乐 ;
阳小兰 .
第四纪研究, 2005, (05) :598-608
[2]   全新世海侵对长江口沿海平原新石器遗址分布的影响 [J].
王张华 ;
陈杰 .
第四纪研究, 2004, (05) :537-545
[3]   开展“人类世”环境研究,做新时代地学的开拓者——纪念黄汲清先生的地学创新精神 [J].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2004, (04) :369-378
[4]   4000aB.P.前后东亚季风变迁与中原周围地区新石器文化的衰落 [J].
吴文祥 ;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2004, (03) :278-284
[5]   黄土高原全新世黄土-古土壤演替及气候演变的再研讨 [J].
唐克丽 ;
贺秀斌 .
第四纪研究, 2004, (02) :129-139+245
[6]   我国北方4 ka B.P.前后异常洪水事件的初步研究 [J].
夏正楷 ;
杨晓燕 .
第四纪研究, 2003, (06) :667-674
[7]   浑善达克沙地高西马格剖面孢粉分析及植被演化的初步探讨 [J].
李春雨 ;
徐兆良 ;
孔昭宸 .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06) :797-803
[8]   西周沣镐遗址全新世土壤研究 [J].
周群英 ;
黄春长 .
地理科学, 2003, (03) :310-315
[9]   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演变与环境考古学研究进展 [J].
申洪源 ;
朱诚 ;
张强 .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4) :569-575
[10]   青海喇家遗址史前灾难事件 [J].
夏正楷 ;
杨晓燕 ;
叶茂林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3, (11) :120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