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递进式隆升机制

被引:8
作者
马润勇
彭建兵
席先武
邵铁全
卢全中
机构
[1]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工程学院
[2]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3] 陕西 西安
[4] 陕西 西安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递进式隆升; 数值模拟; 逆冲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青藏高原现代构造变形的GPS速度场、高原区喜马拉雅山等五大山脉之间的几何关系,及其在地貌构造上的褶皱结构特点、岩石圈的分层特征。作者提出在印度板块的推挤作用下,青藏高原具有递进式隆升的特征的观点。利用FLAC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软件,近似采用平面应变条件,模拟了在水平推力作用下,地壳层递进式挤压弯曲隆升的过程。根据数值模拟结果认为,青藏高原隆升的主要动力源是印度板块NNE方向的推挤力,地壳层依照自南而北的次序逐步产生一系列褶皱隆起,从平面、剖面上均具有密切的时序因果关系;高原隆升与活动构造的发育、分布具有密切关系,断裂活动强度自南向北递进式扩展,因此,祁连山脉是高原最年轻的新生活动山链。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从青藏高原南北两个磨拉石剖面的对比看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
    李孝泽
    董光荣
    陈惠中
    郑洪波
    靳鹤龄
    金炯
    [J]. 中国沙漠, 2001, (04) : 39 - 45
  • [2] 青藏高原的隆升:青藏高原的岩石圈结构和构造地貌
    崔军文
    李朋武
    李莉
    [J]. 地质论评, 2001, (02) : 157 - 163
  • [3] 精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多期复测研究青藏高原现今地壳运动与应变
    刘经南
    许才军
    宋成骅
    施闯
    姜卫平
    董立祥
    [J]. 科学通报, 2000, (24) : 2658 - 2663
  • [4] 大陆俯冲作用及青藏高原周缘造山带的崛起
    许志琴
    杨经绥
    姜枚
    李海兵
    [J]. 地学前缘, 1999, (03) : 139 - 151
  • [5] 青藏高原三维变形运动学的时段划分和新构造分区
    马宗晋
    张家声
    汪一鹏
    [J]. 地质学报, 1998, (03) : 211 - 227
  • [6] 西藏中部念青唐古拉山链中生代以来构造演化
    王根厚
    周详
    曾庆高
    普布次仁
    [J]. 现代地质, 1997, (03) : 39 - 45
  • [7] 青藏高原岩石圈构造及动力学过程研究
    曾融生,丁志峰,吴庆举
    [J]. 地球物理学报, 1994, (S2) : 99 -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