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措勤尼雄岩体的岩石成因及其对富Fe成矿作用的潜在意义

被引:38
作者
张晓倩 [1 ]
朱弟成 [1 ]
赵志丹 [1 ]
王立全 [2 ]
黄建村 [3 ]
莫宣学 [1 ]
机构
[1]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3] 江西地质调查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闪长质包体; 岩浆混合; 富Fe成矿作用; 尼雄岩体; 西藏措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西藏措勤尼雄岩体是冈底斯造山带白垩纪大规模酸性岩浆活动的代表之一,著名的尼雄富铁矿体就主要赋存在发育闪长质包体的尼雄岩体外接触带上。因此要探讨此富铁矿体的成因机制,就需要对邻近的尼雄岩体进行研究。本文报道了尼雄岩体的寄主岩石(~116Ma和~110Ma)和闪长质包体(~110Ma)的岩石学、全岩主量、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数据,以约束其岩石成因,并通过与南美智利安第斯铁成矿作用的对比,初步探讨了尼雄岩浆活动与富铁成矿作用的可能联系。尼雄岩体寄主岩石富硅(SiO2=67.52%~76.39%),铝饱和指数(A/CNK)为0.96~1.05,属偏铝质中-高钾钙碱性系列的花岗闪长岩到二长花岗岩。闪长质包体属偏铝质(A/CNK=0.82)中钾钙碱系列岩石。寄主岩石与闪长质包体具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微量元素蜘蛛图型式,如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K、U和Th)、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P和Zr)。寄主岩石中约116Ma的样品具高的(87Sr/86Sr)i值(0.7145和0.7156)、负的全岩εNd(t)(-8.9和-7.8)和锆石εHf(t)(-7.1~-3.0),对应古老的Nd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1.55~1.60Ga)和锆石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1.40~1.60Ga);约110Ma的寄主花岗岩和闪长质包体具偏低的(87Sr/86Sr)i值(0.7066~0.7095和0.7088)、负的全岩εNd(t)(-8.1~-5.2和-7.8)和锆石εHf(t)(-6.2~-2.1和-6.8~-0.2),对应的Nd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和锆石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分别为1.34~1.56Ga和1.20~1.60Ga。结合文献数据提出,尼雄岩体很可能是中上地壳来源的壳源熔体和古老岩石圈地幔来源的幔源熔体不同比例混合而成,并且幔源物质的混入量随时间有增加的趋势(即从约116Ma的50%到约110Ma的65%~75%)。初步认为尼雄岩体可能处于与班公湖-怒江洋壳岩石圈南向俯冲有关的俯冲板片角度变陡并断离(约110Ma)的伸展背景。尼雄岩体在岩浆作用成因、构造背景和地球动力学机制等方面均可与南美智利安第斯富铁成矿带进行很好的对比,因此本文主张,尼雄富铁矿成矿作用与邻近地区的闪长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即这些闪长质岩浆活动为尼雄富铁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成矿元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793 / 180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1]   西藏措勤地区则弄群火山岩源区——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制约 [J].
刘伟 ;
李奋其 ;
袁四化 ;
张万平 ;
卓皆文 ;
王保弟 ;
唐文清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0, 29 (04) :367-376
[2]   西南天山二叠纪中酸性侵入岩的地质学和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 [J].
张招崇 ;
董书云 ;
黄河 ;
马乐天 ;
张东阳 ;
张舒 ;
薛春纪 .
地质通报, 2009, 28 (12) :1827-1839
[3]  
Petrogenesis of highly fractionated I-type granites in the Zayu area of eastern Gangdese, Tibet: Constraints from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geochemistry and Sr-Nd-Hf isotopes[J]. ZHU DiCheng1, MO XuanXue1, WANG LiQuan2, ZHAO ZhiDan1, NIU Yaoling3, ZHOU ChangYong2 & YANG YueHeng4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Mineral Resources, and School of Earth Science and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2 Chengdu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
[4]  
Geochronology and petrogenesis of granitic rocks in Gangdese batholith, southern Tibet[J]. JI WeiQiang1,2, WU FuYuan1, LIU ChuanZhou1 & CHUNG SunLin3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ithospheric Evolution,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3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106, 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9(09)
[5]   西藏冈底斯东部察隅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约束 [J].
朱弟成 ;
莫宣学 ;
王立全 ;
赵志丹 ;
牛耀龄 ;
周长勇 ;
杨岳衡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7) :833-848
[6]   幔源岩浆在南岭燕山早期花岗岩形成中的作用:锆石原位Hf-O同位素制约 [J].
李献华 ;
李武显 ;
王选策 ;
李秋立 ;
刘宇 ;
唐国强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7) :872-887
[7]   西藏南部冈底斯岩基花岗岩时代与岩石成因 [J].
纪伟强 ;
吴福元 ;
锺孙霖 ;
刘传周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7) :849-871
[8]   全球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床的3类大陆动力学背景与成矿模式 [J].
方维萱 ;
柳玉龙 ;
张守林 ;
郭茂华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9 (03) :404-413
[9]   西藏冈底斯带富铁矿床地质特征 [J].
黄孝文 ;
胡为正 ;
吴旭铃 ;
林黎 .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9, 30 (02) :79-87
[10]   西藏南部二叠纪和早白垩世构造岩浆作用与特提斯演化:新观点 [J].
朱弟成 ;
莫宣学 ;
赵志丹 ;
牛耀龄 ;
潘桂棠 ;
王立全 ;
廖忠礼 .
地学前缘, 2009, 16 (02)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