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温敏核不育小麦育性转换条件的研究

被引:19
作者
周美兰,何觉民,邹应斌,刘雄伦,李海林
机构
[1] 湖南杂交小麦研究中心
关键词
小麦;光周期;温度;细胞核雄性不育;
D O I
10.13331/j.cnki.jhau.1996.03.004
中图分类号
S512.10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分期播种和控制光周期试验,研究了光温敏核不育小麦ES-10的发育特性和育性转换的光温条件。结果表明,ES-10具有明显的雄性育性转换特性,其育性转换受光周期的诱导。在10~13h光周期处理下,ES-10的雄性育性随光长增加而逐步恢复,表现出由不育到半不育直到可育的连续变化趋势,在10h和11h光长下,花粉败育率分别为99.2%和99.5%,自然光长下花粉败育率为100%。其雄性育性转换的光周期敏感期在雌雄蕊分化期至药隔形成期,感应历期约14d,临界光长小于11.5h.光温敏核不育小麦同样具有光敏核不育水稻两个光周期反应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231 / 23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两系杂交小麦研究Ⅱ.生态型雄性不育小麦的育性转换机制附视频 [J].
邹应斌 ;
周美兰 ;
何觉民 ;
戴君惕 ;
张海清 ;
刘雄伦 .
湖南农业科学, 1992, (06) :5-7
[2]   两系杂交小麦研究——I.生态雄性不育小麦的发现、培育及其利用价值 [J].
何觉民 ;
戴君惕 ;
邹应斌 ;
周美兰 ;
张海清 ;
刘雄伦 .
湖南农业科学, 1992, (05) :1-3
[3]   光敏感核不育水稻的光温特性与育性诱导效应的关系 [J].
邹应斌 ;
余铁桥 ;
萧光玉 .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91, (02) :9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