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与自尊:主观社会地位的中介作用

被引:77
作者
陈艳红 [1 ]
程刚 [1 ,2 ]
关雨生 [1 ]
张大均 [1 ]
机构
[1]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2]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客观社会经济地位; 主观社会地位; 自尊; 大学生;
D O 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4.06.005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大学生主观社会地位在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与自尊间所起的作用。采用客观社会经济地位问卷、Rosenberg总体自尊量表、大学生主观社会地位问卷,对1066名大学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主观社会地位和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均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主观社会地位在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和自尊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34)。
引用
收藏
页码:594 / 60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2]   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 [J].
辛自强 ;
张梅 ;
何琳 .
心理学报, 2012, 44 (05) :664-679
[3]   青少年主观社会经济地位量表的初步编制 [J].
胡牡丽 ;
王孟成 ;
蔡琳 ;
朱熊兆 ;
姚树桥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12, (02) :155-157+161
[4]   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和效果量测量:回顾与展望 [J].
方杰 ;
张敏强 ;
邱皓政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2, 28 (01) :105-111
[5]   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分析 [J].
钱结海 .
教育与职业, 2011, (28) :50-52
[6]   从个人和学校视角看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启示 [J].
占盛丽 .
上海教育科研, 2009, (12) :10-13
[7]   “社会参照论”:一个初步的社会学分析 [J].
张杰 .
学习与实践, 2009, (10) :138-143
[8]   教育安置方式与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关系 [J].
袁晓娇 ;
方晓义 ;
刘杨 ;
李芷若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5) :25-32
[9]   经济压力对大学生自尊、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的影响 [J].
甘窈 ;
况利 ;
黎雪梅 .
重庆医学, 2009, 38 (07) :764-765+768
[10]   大学生自尊发展的特点 [J].
张丽华 ;
宋芳 .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8, (03) :19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