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指数及年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49
作者
关振鹏 [1 ]
陈彦章 [2 ]
宋奕宁 [3 ]
秦秀龙 [4 ]
姜军 [1 ]
吕厚山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
[2] 昆明市昆钢医院骨科
[3]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超声检查科
[4]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骨科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体重指数; 年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7.4 [关节手术];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及年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4年4月~2004年8月符合纳入条件行髋、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68例。年龄23~78岁,平均60岁。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14.34~40.39kg/m2,平均25.88kg/m2。人工髋关节置换43例48髋,人工膝关节置换52例80膝。患者按WHOBMI标准分层,即:非肥胖BMI≤25.00kg/m2、超重BMI25.01~27.00kg/m2、肥胖BMI27.01~30.00kg/m2、病理性肥胖BMI>30.00kg/m2,以及按年龄分为≤40岁、41~60岁、61~70岁、>70岁4层,研究其与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相关性。患者术前及术后7~10d均行低分子肝素抗凝预防术后DVT,并于术后7~10d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情况及DVT发生率。结果术后45例患者发生DVT,发生率为47.4%,近端DVT发生率为3.2%。DVT组BMI为27.50±3.18kg/m2,高于无DVT组(24.42±4.51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后,BMI>25kg/m2的患者发生DVT的风险是BMI≤25kg/m2患者的2.24倍(P<0.05);BMI按WHO标准进行分层后,超重、肥胖及病理性肥胖的患者发生DVT的风险分别是非肥胖患者的7.04、4.80及9.60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患者发生DVT的风险比其他两层患者低,而病理性肥胖患者发生DVT的风险最高。DVT组年龄为65.24±6.98岁,高于无DVT组(54.84±15.1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60岁、61~70岁及>70岁组患者发生DVT的风险分别是年龄≤40岁患者的24.0、38.2及24.4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BMI>25kg/m2)及高龄(年龄>40岁)是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高危因素,其中61~70岁的患者发生DVT的风险最高。肥胖、高龄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时应予足够预防性抗凝治疗,术后严密观察双下肢情况,必要时行超声或静脉造影检查,防止发生致命性肺栓塞。
引用
收藏
页码:611 / 6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和处理
    关振鹏
    吕厚山
    吴淳
    孙铁铮
    田京
    寇伯龙
    袁燕林
    [J]. 中华外科杂志, 2003, (01) : 40 - 43
  • [2] 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李晓林
    卢伟杰
    余楠生
    卢永辉
    林志雄
    董伟强
    [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1, (01) : 39 - 41
  • [3] 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杨刚
    吕厚山
    高健
    寇伯龙
    袁燕林
    徐斌
    [J]. 中华外科杂志, 2000, (01) : 24 - 26
  • [4]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
    查长松
    赵玉华
    李静伟
    李心端
    董月红
    王炳静
    [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9, (01) : 46 - 48
  • [5]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吕厚山,徐斌
    [J]. 中华骨科杂志, 1999, (03) : 155 - 15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