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印支—燕山期复合盆山体系与盆地原型改造

被引:19
作者
吴冲龙
杜远生
梅廉夫
周江羽
孔春芳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
前陆盆地; 盆山体系; 盆山耦合; 古特提斯; 多岛洋; 中国南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中国南方,印支期—燕山期发育了多个前陆型盆山体系。这些盆山体系互相影响、互相干扰、互相叠加,成为“复合盆山体系”。文中对上扬子复合盆山体系进行了典型解剖,揭示了复合盆山体系的成因是古特提斯多岛洋的闭合和多个块体的汇聚、碰撞和造山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大巴山、江南隆起构造带及其前陆盆地,在印支期以来的长期盆山耦合演化和复合演化过程中,除了两两交叉形成复合盆山体系外,还最终形成了“三山一盆”的巨型复合盆山体系———龙门山-大巴山-江南隆起复合盆山体系,简称上扬子复合盆山体系。在印支—早燕山期后,上扬子复合盆山体系与南方地区其他复合盆山体系一起,整体进入改造阶段,最终成为今天如此复杂的盆山结构与形貌。
引用
收藏
页码:305 / 31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试论中国西部陆内俯冲型前陆盆地的基本特征 [J].
刘树根 ;
罗志立 ;
赵锡奎 ;
徐国强 ;
刘顺 ;
王国芝 ;
徐国盛 ;
雍自权 ;
李智武 ;
孙玮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1) :37-48+56
[2]   江苏下扬子区中、古生界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J].
佘晓宇 ;
徐宏节 ;
何治亮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2) :226-230+236
[3]   龙门山逆冲推覆带构造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J].
杨克明 ;
朱彤 ;
何鲤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3, (06) :685-693+700
[4]   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构造事件研究 [J].
刘树根 ;
赵锡奎 ;
罗志立 ;
徐国盛 ;
王国芝 ;
C.J.L.Wilson ;
Dennis Arne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1, (03) :221-230
[5]   华南是特提斯多岛洋体系的一部分 [J].
殷鸿福 ;
吴顺宝 ;
杜远生 ;
彭元桥 .
地球科学, 1999, (01) :3-14
[6]   大巴山造山带及其前陆盆地的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 [J].
乐光禹 .
矿物岩石, 1998, (S1) :14-21
[7]   前陆盆地几种构造-沉积演化模式综述 [J].
刘少峰 .
地质科技情报, 1991, (04) :39-44
[8]   安县构造运动 [J].
王金琪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0, (03) :223-234
[9]  
中国南方大地构造和海相油气地质.[M].马力[等]著;.地质出版社.2004,
[10]  
秦岭造山带与大陆动力学.[M].张国伟等著;.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