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山不同白桦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27
作者
郭其强
张文辉
何景峰
王贞红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白桦林群落; 林分状况;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黄龙山林区以4种不同白桦林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共设置20m×20m的样地15块,从林分特征、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灌木和草本生物量及乔木蓄积量等方面,对不同白桦林群落类型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群落B林(白桦+茶条槭混交)中白桦林分状况为最好,其次为群落A(油松+白桦混交林),群落D(白桦纯林)最差;(2)不同群落中植物种类分别为群落A(51种)>群落B(49种)>群落D(48种)>群落C(38种);(3)物种多样性指数为群落A>群落B>群落C>群落D;(4)不同群落内草本和灌木总生物量排序为群落D(73.19t·hm-2)>群落B(65.07t·hm-2)>群落C(59.93t·hm-2)>群落A(44.82 t·hm-2),乔木蓄积量为群落A(123.50m3·hm-2)>群落D(69.50m3·hm-2)>群落B(53.25m3·hm-2)>群落C(50.25m3·hm-2).研究结果表明,黄龙山不同白桦林群落中混交林在生长状况、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方面均优于纯白桦林.表明白桦混交林对保持黄龙山森林群落稳定性,提高林分质量,实现白桦林向松栎林的逐渐过渡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3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黄龙山林区不同培育措施对辽东栎种群结构与动态的影响 [J].
卢彦昌 ;
张文辉 ;
陆元昌 .
西北植物学报, 2006, (07) :1407-1413
[2]   黄龙山林区不同培育措施对油松种群数量动态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J].
吴涛 ;
张文辉 ;
陆元昌 ;
范少辉 .
西北植物学报 , 2006, (05) :1007-1013
[3]   秦岭南坡不同海拔土壤肥力的空间分异规律 [J].
党坤良 ;
张长录 ;
陈海滨 ;
韩福利 ;
于启昭 .
林业科学, 2006, (01) :16-21
[4]   山西霍山森林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研究 [J].
茹文明 ;
张金屯 ;
毕润成 ;
张峰 ;
张桂萍 .
生态学杂志, 2005, (10) :1139-1142
[5]   黄土高原人工混交林土壤肥力及混交效应研究 [J].
董建辉 ;
薛泉宏 ;
张建昌 ;
冯浩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5, (03) :31-35
[6]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不同生境条件下梭梭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J].
王春玲 ;
郭泉水 ;
谭德远 ;
史作民 ;
马超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7) :1224-1229
[7]   南方山地人工草地群落结构组建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辛晓平 ;
王宗礼 ;
杨桂霞 ;
李向林 ;
不详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4, (06) :963-968
[8]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地土壤肥力评价 [J].
许明祥 ;
刘国彬 ;
卜崇峰 .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08) :1367-1371
[9]   岷江上游暗针叶林采伐迹地人工混交林群落结构 [J].
潘开文 .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99, (02) :130-136
[10]   油松-白桦混交林种间关系研究 [J].
聂道平,王兵,沈国舫,董世仁 .
林业科学, 1997, (05) :39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