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南部地区平流雾过程塔层气象要素特征分析

被引:15
作者
吴彬贵 [1 ]
张宏升 [1 ]
张长春 [2 ]
王兆宇 [2 ]
于莉莉 [2 ]
刘彬贤 [2 ]
解以扬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2] 天津市气象局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平流雾; 微气象学; 风温廓线; 低能见度;
D O I
10.13209/j.0479-8023.2008.115
中图分类号
P426.4 [雾];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天津255m大气边界层气象铁塔观测资料,分析了2006年2月平流雾天气过程塔层气象要素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西南暖湿气流为平流雾的形成和长时间维持提供了逆温和湿度条件,平流雾形成前4个小时,西南暖湿气流突然增强。深厚平流雾形成时,低层大气呈弱不稳定层结;雾形成和发展期间,低层大气维持增湿和双层逆温层结,风场减弱,风向切变增强;冷空气产生的下沉逆温使低层雾得以维持较长时间,西北干冷空气的逐层入侵导致平流雾从高到低逐步消散;雾消散期间,雾体低层呈现出超绝热递减层结特征。分析还显示:平流雾过程中,温度廓线特征与雾体厚度关系密切。
引用
收藏
页码:744 / 75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华北平原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的成因分析 [J].
何立富 ;
陈涛 ;
毛卫星 .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04) :340-350
[2]   北方地区春冬季雾天边界层结构及其演变规律的对比研究 [J].
王凯 ;
张宏升 ;
王强 ;
李富余 ;
陈家宜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1) :55-60
[3]   北京及周边地区雾形成的边界层特征 [J].
张光智 ;
卞林根 ;
王继志 ;
杨元琴 ;
姚文清 ;
徐祥德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05, (S1) :73-83
[4]   重庆城区浓雾的基本特征 [J].
江玉华 ;
王强 ;
李子华 ;
马力 .
气象科技, 2004, (06) :450-455
[5]   北京市一次大雾过程边界层结构的模拟研究 [J].
周小刚 ;
王强 ;
邓北胜 ;
徐怀刚 .
气象学报, 2004, (04) :468-475
[6]   一次平流雾边界层风场和温度场特征及其逆温控制因子的分析 [J].
宋润田 ;
金永利 .
热带气象学报, 2001, (04) :443-451
[7]   中国近40年来雾的研究 [J].
李子华 .
气象学报, 2001, (05) :616-624
[8]   西双版纳地区雾的数值模拟研究 [J].
黄建平 ;
李子华 ;
黄玉仁 ;
黄玉生 .
大气科学, 2000, (06) :821-834
[9]   1996年南京连续5天浓雾的物理结构特征 [J].
李子华 ;
黄建平 ;
周毓荃 ;
朱诗武 .
气象学报, 1999, (05) :622-631
[10]   辐射雾发展的爆发性特征 [J].
李子华 ;
黄建平 ;
孙博阳 ;
彭虎 .
大气科学, 1999, (05) :623-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