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内蒙古四子王旗早白垩世深源捕虏体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11
作者:

许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双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J.Byamba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A.Amarjargal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王时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李忠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蒙古国立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早白垩世;
下地壳;
麻粒岩捕虏体;
四子王旗;
D O I:
10.13209/j.0479-8023.2005.074
中图分类号:
P548.24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地处华北板块北缘,与西伯利亚板块的接合部,其早白垩世橄榄玄武岩中发现大量下地壳麻粒岩捕虏体,并可见辉石、长石捕虏晶。寄主岩石KAr同位素年龄在108.6~128.4Ma之间。四子王旗地区下地壳捕虏体的发现对研究华北板块北缘中生代构造格局转化过程中深部壳幔的相互作用及物质成分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为华北板块中生代末岩石圈拆沉事件提供了证据。
引用
收藏
页码:563 / 56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鲁东晚白垩世玄武岩中的幔源捕虏体:对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时间制约的新证据
[J].
闫峻
;
陈江峰
;
谢智
;
周泰禧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3, (14)
:1570-1574

闫峻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陈江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谢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周泰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2]
辽西中生代晚期岩石圈地幔的性质:来自玄武岩和地幔捕虏体的证据
[J].
王冬艳
;
许文良
;
冯宏
;
林景仟
;
郑常青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2, (04)
:319-324

王冬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许文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冯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郑常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北大别东部白垩纪埃达克质火山岩及其锆石U-Pb年代学
[J].
薛怀民
;
董树文
;
刘晓春
.
地球化学,
2002, (05)
:455-463

薛怀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董树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刘晓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4]
安徽女山麻粒岩包体:矿物学特征、下地壳地温曲线及其成因意义
[J].
黄小龙
;
徐义刚
;
王汝成
;
陈小明
.
岩石学报,
2002, (03)
:383-391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汝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陈小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5]
中蒙边界中生代推覆-伸展递进转换及地壳尺度的切向剪切
[J].
王涛
;
郑亚东
.
地质通报,
2002, (Z1)
:232-237

王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郑亚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6]
华北克拉通中生代下地壳置换:非造山过程的壳幔交换
[J].
翟明国
;
樊祺诚
.
岩石学报,
2002, (01)
:1-8

翟明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樊祺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7]
鲁西富钾火山岩和煌斑岩的Ar-Ar定年及源区示踪
[J].
邱检生
;
徐夕生
;
罗清华
.
科学通报,
2001, (18)
:1500-1508

邱检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徐夕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罗清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8]
汉诺坝长英质麻粒岩包体同位素年代学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J].
刘勇胜
;
高山
;
周炼
;
张利
;
金淑燕
.
地球化学,
2001, (01)
:51-56

刘勇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高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周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张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金淑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9]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山作用的pTtc模型与岩石圈演化
[J].
许文良
;
王冬艳
;
王嗣敏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2000, (04)
:329-335

许文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春科技大学文管学院!吉林长春

王冬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春科技大学文管学院!吉林长春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10]
中国东部中生代岩浆作用与岩石圈减薄
[J].
吴福元
;
孙德有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1999, (04)
:313-318

吴福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春科技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