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外交的地缘空间格局

被引:8
作者
黄宇 [1 ]
葛岳静 [1 ,2 ]
马腾 [1 ]
刘晓凤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2] 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高铁外交”; 地缘政治; 权力; 地缘空间; 竞争与合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901.4 [政治地理学、地缘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高铁的空间运送能力极强,但建设耗资巨大,并因此对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产生着迅速而深远的影响,也使得高铁的贸易格局兼具国际政治和外交属性。中、日、德、法是目前主要的高铁出口国,在国际高铁市场上竞争激烈。本文从地缘政治的"空间—权力"视角出发,基于对国家发展的安全利益、发展利益和影响利益逻辑,综合考量高铁修建的基础条件、高铁出口竞争国的空间利益格局、中国的竞争优势等方面,采用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尝试得出中国"高铁外交"的地缘空间及合作方式。主要结论为:(1)中国"高铁外交"的优先发展空间主要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韩国、美国和巴西等国;(2)中国与美、韩、俄、哈、澳5国可展开多层次的高铁合作,与印、泰、越、印尼4国可从发电、输变电等前期工程开始合作,与巴西、马来西亚两国可根据市场需求先进行前期的工程合作;(3)除高铁优先发展空间外,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可在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风险的前提下融资、投资和承建;(4)在中国利益重点区域之外,从高铁修建的经济利益出发,在经济基础较好且已有铁路合作的国家进一步进行高铁合作可行性较大,如罗马尼亚、爱沙尼亚、波兰、匈牙利、塞尔维亚、白俄罗斯等国。
引用
收藏
页码:1489 / 149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打造“环球高铁”的地缘政治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J].
王德华 .
上海经济, 2016, (05) :13-23
[2]   新丝绸之路时期的中国高铁外交研究 [J].
施张兵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09) :70-76
[3]   中日两国高铁发展情况对比及对外输出前景预测 [J].
钱依娜 .
财经界(学术版), 2016, (15) :351-351
[4]   国家地缘脆弱性探索——缅甸案例及对中国地缘战略启示 [J].
李飞 ;
成升魁 ;
于会录 ;
秦奇 ;
刘晓洁 ;
徐增让 ;
吴良 ;
张丹 ;
李欣 ;
初冬梅 .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 (06) :737-746
[5]   地理本性进化与全球地缘政治经济基础探析 [J].
王铮 ;
韩钰 ;
胡敏 ;
朱艳硕 ;
吴静 .
地理学报, 2016, 71 (06) :940-955
[6]   基于改进Voronoi图研究高速铁路对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域影响的方法 [J].
杨正泽 ;
赵鹏 ;
张迦南 .
中国铁道科学, 2016, 37 (03) :124-129
[7]   哈大高铁对东北城市旅游供需市场的空间效应研究——基于景点可达性的分析 [J].
郭建科 ;
王绍博 ;
王辉 ;
刘天宝 .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 (04) :505-514
[8]   经济途径对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机制及其空间表现研究进展 [J].
曹原 ;
葛岳静 ;
王淑芳 ;
胡志丁 .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 (03) :265-275
[9]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高铁外交 [J].
郭学堂 .
唯实, 2016, (02) :87-90
[10]   高铁“走出去”的政治风险及其对策 [J].
仝中燕 .
党政论坛, 2015, (11) :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