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变化中土壤的响应与反馈

被引:4
作者
龚子同
张甘霖
陈鸿昭
刘良梧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3] 南京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环境变化; 土壤圈; 古土壤; 土壤退化; 可持续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44 [环境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文章从古土壤及其环境信息、人类文明以来的土壤变化以及未来土壤环境变化的一些趋势 3方面进行综述。指出土壤不仅是个历史自然体 ,而且是有自身发展变化规律的地球系统的一个圈层 ,土壤随地球系统的发展而不断演化 ;列举了我国主要埋藏古土壤和残余古土壤后指出 ,研究古土壤可揭示许多环境信息 ,发现未来变化的主要趋势 ;阐述了人类文明以来之土壤变化 ,包括建立了人为土 ,与此同时也引起了土壤退化。面对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来出现的土壤环境问题 ,从土壤学角度提出了有关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40 / 14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皖南网纹红土的粒度分布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J].
胡雪峰 ;
沈铭能 ;
方圣琼 .
第四纪研究, 2004, (02) :160-166
[2]   人为诱导下中国的土壤退化问题 [J].
张学雷 ;
龚子同 .
生态环境, 2003, (03) :317-321
[3]   施肥与大气环境质量──论施肥对环境的影响(1) [J].
曹志洪 .
土壤, 2003, (04) :265-270
[4]   人为土壤形成过程及其在现代土壤学上的意义 [J].
龚子同 ;
张甘霖 .
生态环境, 2003, (02) :184-191
[5]   南方网纹红土内是否可能存在多个“沉积-成土”过程的旋回? [J].
胡雪峰 ;
程天凡 ;
巫和昕 .
科学通报, 2003, (09) :969-975
[6]   城市土壤质量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J].
张甘霖 ;
朱永官 ;
傅伯杰 .
生态学报, 2003, (03) :539-546
[7]   苏南昆山地区全新世土壤与环境 [J].
龚子同 ;
刘良梧 ;
张甘霖 .
土壤学报, 2002, (05) :618-626
[8]   第四纪黄土剖面多元古土壤形成发育信息的揭示 [J].
唐克丽 ;
贺秀斌 .
土壤学报, 2002, (05) :609-617
[9]   城市化对周边土壤资源与环境的影响 [J].
陈杰 ;
陈晶中 ;
檀满枝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 (02) :72-76
[10]   南京城市土壤Pb的含量及其化学形态 [J].
卢瑛 ;
龚子同 ;
张甘霖 .
环境科学学报, 2002, (02) :15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