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留纪昆仑山地区构造古地理环境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14
作者
赵振明
李荣社
计文化
陈守建
机构
[1]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志留纪; 昆仑山地区; 构造-古地理环境; 成矿与找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1 [古地理学]; P611 [矿床成因];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0709 ; 081803 ;
摘要
青藏高原北部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中,在昆仑山地区测得志留纪(S),奥陶纪—志留纪(O-S)剖面39条,剖面厚度从169m到8260m不等,地层的上下接触关系多为断层和角度不整合。从沉积环境、物质组成等方面,反映出昆仑地区从西向东古地理环境为滨浅海-深海-滨浅海-深海的分布特征。西昆仑温泉沟群(S1W)在英吉莎县西,以砂岩、板岩为主,沉积环境为浅海陆棚;在麻扎一带,主要为砂岩、粉砂岩、板岩及硅质岩等,麻扎附近的石英片岩、砂板岩及灰岩中,含拉斑玄武岩,为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下,深海相(俯冲带海沟沉积环境,麻扎一带),斜坡相浊积岩沉积(麻扎东、西一带),在麻扎一带叠复厚度8260m,向北西、南东方向变薄;东昆仑在木孜塔格峰北,该群为一套深海-半深海复理石沉积,由灰色、浅灰色浅变质各种岩屑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中晚志留世达坂沟群(S2-3D)在西昆仑为半深海到滨浅海沉积环境,在东昆仑沉积一套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地层,以浅海环境为主。在若羌南的白干湖组(S1b)发育深海浮游生物——笔石,为深海相浊积岩,从下到上浊积扇向海推进,水体逐渐变深,属拉张环境下的深海弧后盆地沉积环境。在格尔木西南志留系赛什腾组(Ss)自下而上由大陆斜坡至陆隆和深海沉积到浅海的沉积环境演化,具有非扇大陆斜坡沉积类型,以远源浊积岩、半远洋沉积为特征,代表古海盆收缩到残留海盆阶段的沉积。布咯达坂峰东,加里东晚期(S3)同碰撞型二长花岗岩体锆石的LA-ICP-MSU-Pb年龄(421±3)Ma、(423±16)Ma。在格尔木东南的纳赤台群(OSN)超镁铁岩-辉绿岩墙-玄武岩-深水硅质岩构成早古生代的洋壳组合,具有蛇绿岩套特征。基性变玄武岩显示为洋中脊或洋岛环境。硅质岩的地球化学指标也显示为洋中脊或大洋盆地的远洋深水环境,超镁铁岩是古洋壳残片的地幔岩部分,变碎屑岩属大陆斜坡相沉积,碳酸盐岩具近岸沉积特点。格尔木东南纳赤台群大洋中脊拉斑玄武岩(MORB)型,锆石SHRIMP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419±5)Ma,为S4。总体上,志留纪昆仑地区应是加里东运动之后在逐渐消失的残留洋,表现出复杂的多岛洋盆体系。这一构造古地理环境的确定,为该地区已经发现的矿床形成机制的研究和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284 / 1304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1]  
Suturing of the Proto- and Paleo-Tethys oceans in the western Kunlun (Xinjiang, China)[J] . F Mattern,W Schneider.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 2000 (6)
[12]  
Ophiolites of the Kunlun Mountains, China and their tectonic implications[J] . J.-S. Yang,P.T. Robinson,C.-F. Jiang,Z.-Q. Xu.Tectonophysics . 1996 (1)
[13]  
新疆自治区区域地质志 .2 新疆自治区地质矿产局. 地质出版社 . 1993
[14]   西昆仑康西瓦南部甜水湖一带下志留统与中泥盆统不整合界面的发现 [J].
崔建堂 ;
边小卫 ;
王炬川 ;
杨克俭 ;
朱海平 ;
张俊良 .
地质通报, 2006, (12) :1437-1440
[15]   西昆仑地区志留系温泉沟群的疑源类和几丁虫(英文) [J].
姚建新 ;
肖序常 ;
高联达 ;
韩芳林 ;
崔建堂 ;
彭海练 ;
纪占胜 ;
武桂春 .
古生物学报, 2006, (04) :509-513
[16]   巴颜喀拉沉积盆地基底为扬子地台西缘的一部分:来自花岗岩的证据 [J].
雷裕红 ;
马昌前 ;
王国灿 .
高校地质学报, 2006, (03) :298-309
[17]   东昆仑祁漫塔格山西段鸭子泉志留纪火山岩特征 [J].
肖爱芳 .
陕西地质, 2005, (02) :50-60
[18]   东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火山岩锆石SHRIMP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朱云海 ;
林启祥 ;
贾春兴 ;
王国灿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12) :1112-1119
[19]   巴颜喀拉残留洋盆的沉积特征 [J].
张雪亭 ;
王秉璋 ;
俞建 ;
王培俭 ;
丁西岐 ;
古风宝 ;
张显廷 .
地质通报, 2005, (07) :613-620
[20]   1∶25万松西幅、温泉幅地质调查成果与进展 [J].
Anhui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Anhui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Hefei Anhui China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5, (Z1) :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