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政治视角下的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府主体博弈

被引:34
作者
任以胜 [1 ]
陆林 [2 ]
虞虎 [3 ]
朱道才 [4 ]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4] 安徽财经大学城市与县域研究中心
关键词
生态补偿; 尺度转换; 制度粘性; 博弈策略; 新安江流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流域生态补偿是中国跨区域生态治理和自然区域保护的一项重要经济、社会、环境政策,涉及区域利益主体权益差异与协调、区域生态协同发展和合作模式构建等方面,是一个典型的地理学研究命题。本文将制度粘性引入到尺度政治理论中,剖析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府主体的博弈行为,探究不同政府主体的博弈特征和博弈机制。结果表明: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市级政府等不同层级政府主体经历了竞争博弈、合作博弈和竞合博弈3个阶段,构建政府利益共同体能够推进流域生态补偿建设,中央政府的"适度介入"是开展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关键;流域生态补偿制度从"垂直"模式向"垂直—水平"模式的变迁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制度粘性,政府主体利用政策革新和社会参与等制度约束稀释制度粘性,重塑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尺度转换是推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的核心机制,政府主体通过重新分配权力和资本、嵌入非正式约束塑造流域生态补偿话语体系,推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由"强国家—弱社会"向"强国家—强社会"结构模式的转变。研究结果能够为构建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理论支撑,为合理评价和指导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667 / 167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全球地方化视角下旅游地尺度重组——以浙江乌镇为例 [J].
陆林 ;
张清源 ;
许艳 ;
黄剑锋 ;
徐雨晨 .
地理学报, 2020, 75 (02) :410-425
[2]   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下流域生态补偿的应用规则:基于新安江的实践 [J].
王雨蓉 ;
陈利根 ;
陈歆 ;
龙开胜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 30 (01) :41-48
[3]   中国行政区划调整的尺度政治 [J].
王丰龙 ;
刘云刚 .
地理学报, 2019, 74 (10) :2136-2146
[4]   回归后香港城市发展的尺度重组:以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项目的规划过程为例 [J].
许志桦 ;
刘开智 .
地理学报, 2019, 74 (02) :253-265
[5]   制度变迁中的时间与结构:新中国户籍制度的演化 [J].
释启鹏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9, (01) :181-191
[6]   基于城市群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长江流域为例 [J].
曹莉萍 ;
周冯琦 ;
吴蒙 .
生态学报, 2019, 39 (01) :85-96
[7]   流域生态服务价值供给的补偿标准评估——以渭河流域上游为例 [J].
王奕淇 ;
李国平 .
生态学报, 2019, 39 (01) :108-116
[9]   集聚的原生性特征与地区转型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 [J].
朱华友 ;
朱之熹 ;
张林 .
经济地理, 2018, 38 (10) :111-117+126
[10]   尺度政治理论框架 [J].
王丰龙 ;
刘云刚 .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 (12) :150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