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下流域生态补偿的应用规则:基于新安江的实践

被引:31
作者
王雨蓉 [1 ]
陈利根 [1 ]
陈歆 [2 ]
龙开胜 [1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黄山市财政局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局
关键词
流域生态补偿; 应用规则; 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 新安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探索流域生态补偿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依靠制度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当前,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正在广泛地改变流域生态环境和流域水资源利用的使用方式。不过,该制度受到复杂规则体系的约束,这些规则以及规则采取的形式,可能会对该制度的最终结果产生关键影响。本文从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出发,讨论流域生态补偿的应用规则体系,剖析我国首个跨区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试点项目——新安江生态补偿,分析有可能实现持续利用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应用规则,及其在流域生态补偿中的逻辑关系和具体表现,并从效率、公平、问责、适应性四个方面对规则进行评估。研究表明,流域生态补偿规则体系为规定补偿主体、增加生态系统服务额外性、界定生态补偿的条件性、调节利益分配以及与其他社会目标相适应等行为提供了普遍遵循的规则,为解决流域生态补偿中存在的一般性问题提供解决方向。新安江实践表明,位置规则明晰补偿主体和责任、边界规则选择参与者标准、选择规则规定允许的行动集合、偿付规则创新补偿渠道和分级制裁,是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基石;信息规则确定可用完整的信息、聚合规则适当放权于当地居民、范围规则建立与流域匹配的管理机构,是促进流域生态补偿持续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创造责任共担的多元职位规则,改进市场化的边界规则和偿付规则,建设多元化、市场化的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形成有效的补偿规则体系,将有利于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实现成功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流域多元化生态补偿分析框架:补偿主体视角 [J].
郑云辰 ;
葛颜祥 ;
接玉梅 ;
张化楠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 29 (07) :131-139
[2]  
“科斯范式”与“庇古范式”可以融合吗?——中国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的制度分析[J]. 张捷,莫扬.制度经济学研究. 2018(03)
[3]   生态文明背景下流域/跨区域水环境管理政策评估 [J].
张丛林 ;
乔海娟 ;
王毅 ;
杨威杉 ;
张爽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 28 (07) :76-84
[4]   制度的本质、变迁与选择——赫维茨制度经济思想诠释及其现实意义 [J].
田国强 ;
陈旭东 .
学术月刊, 2018, 50 (01) :63-77
[5]   生态保护补偿的分析框架研究综述 [J].
柳荻 ;
胡振通 ;
靳乐山 .
生态学报, 2018, 38 (02) :380-392
[6]   基于IAD框架的政府付费生态补偿利益关系及协调 [J].
王雨蓉 ;
龙开胜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6 (05) :137-144+158
[7]   国内首个跨省界水环境生态补偿:新安江模式 [J].
王金南 ;
王玉秋 ;
刘桂环 ;
赵越 .
环境保护, 2016, (14) :38-40
[8]   跨界环境问题的合作治理模式选择——理论讨论和三个案例 [J].
范永茂 ;
殷玉敏 .
公共管理学报, 2016, 13 (02) :63-75+155
[9]   中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框架与补偿模式研究——基于补偿资金来源的视角 [J].
王军锋 ;
侯超波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02) :23-29
[10]   流域生态补偿的困境与出路——基于东江流域的分析 [J].
周映华 .
公共管理学报, 2008, (02) :79-8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