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pula函数的鄱阳湖流域极值流量遭遇频率及灾害风险

被引:26
作者
孙鹏 [1 ,2 ]
张强 [1 ,2 ]
陈晓宏 [1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
[2] 不详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Copula函数; 极值流量; 遭遇频率; 联合概率分布; 鄱阳湖流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3.2 [暴雨洪涝的分析与计算];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以气温上升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区域水循环加剧、极端气候水文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对极端水文事件,特别是水文极值遭遇频率的科学认识,对区域防洪抗旱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引入当前多变量分析中较常用的Copu la函数,分析鄱阳湖流域主要支流赣江与抚河、乐安河与昌江的洪水、枯水流量联合概率特征,并对引起该流域水文极值频率变化的原因及影响进行有益探讨.结果表明:(1)洪水、枯水的联合重现期小于其设计重现期,而其同现重现期则大于设计重现期,洪水、枯水联合重现期与设计重现期的差值小于同现重现期与设计重现期的差值;(2)在设计重现期相同的情况下,外洲站和李家渡站洪水联合重现期大于枯水联合重现期,而洪水同现重现期小于枯水同现重现期,并且重现期小于10年洪水同时遭遇的机率比较大,重现期大于10年洪水遭遇的频率迅速的减小.虎山站和李家渡站的洪水和枯水的联合重现期和同现重现期基本一致,遭受洪水和枯水的频率基本一致;(3)在设计重现期相同的情况下,外洲站与李家渡站洪水联合重现期略大于虎山站与渡峰坑站,洪水同现重现期小于虎山站与渡峰坑站.外洲站与李家渡站枯水联合重现期小于虎山站与渡峰坑站,枯水的同现重现期大于虎山站与渡峰坑站.
引用
收藏
页码:183 / 19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鄱阳湖流域水沙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机理
    孙鹏
    张强
    陈晓宏
    陈永勤
    [J]. 地理学报, 2010, 65 (07) : 828 - 840
  • [2] 近50年鄱阳湖五大流域降水变化特征研究
    王怀清
    赵冠男
    彭静
    胡菊芳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 (07) : 615 - 619
  • [3] 鄱阳湖流域径流模型
    刘健
    张奇
    左海军
    靳晓莉
    李丽娇
    叶许春
    [J]. 湖泊科学, 2009, 21 (04) : 570 - 578
  • [4] 鄱阳湖区洪涝灾害规律分析
    王凤
    吴敦银
    李荣昉
    [J]. 湖泊科学, 2008, (04) : 500 - 506
  • [5] 1961-2003年间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郭华
    姜彤
    王国杰
    苏布达
    王艳君
    [J]. 湖泊科学, 2006, (05) : 443 - 451
  • [6] 长江上游干支流的水沙变化及其与森林破坏的关系
    许炯心
    [J]. 水利学报, 2000, (01) : 72 - 80
  • [7] Streamflow Trends and Climate Variability Impacts in Poyang Lake Basin, China[J] . Guangju Zhao,Georg H?rmann,Nicola Fohrer,Zengxin Zhang,Jianqing Zhai.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 2010 (4)
  • [8] China
    Eng, David L.
    Ruskola, Teemu
    [J]. SOCIAL TEXT, 2009, 27 (03) : 63 - 66
  • [9] Extreme value analysis of annual maximum water level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China[J] . Qiang Zhang,Chong-Yu Xu,Yongqin David Chen,Chun-ling Liu.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in China . 2009 (2)
  • [10] Bivariate flood frequency analysis using the copula method
    Zhang, L
    Singh, VP
    [J]. 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 2006, 11 (02) : 150 -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