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票市场共因子的价格发现——以上证指数、H股指数与H股指数期货为例

被引:9
作者
李帅 [1 ]
熊熊 [1 ]
张维 [1 ]
刘文财 [2 ]
寇悦 [3 ]
机构
[1]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2] 上海期货交易所
[3] 香港中文大学会计系
关键词
价格发现; 本国偏好假说; 共因子; H股指数期货; A股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51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在香港市场发行H股股票,A+H的股票发行方式愈加普遍,A股市场与H股市场的指数构成趋于相似,两个市场有进一步整合的趋势。本文分别利用Hasbrouck的信息份额模型(I-S)与Gonzalo-Granger的永久短暂模型(P-T)分析了上证指数与H股指数、H股指数期货之间的价格发现机制。研究表明,上证A股综合指数对我国的股票市场共因子的价格发现起着主导作用,H股现货和期货市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共同有效价格的发现仅起次要作用。本文认为,我国股票市场的特定信息首先发生在境内,因此境内市场信息流动应该会引导境外市场,这同"本国/本地偏好"假说相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 [J].
徐信忠 ;
杨云红 ;
朱彤 .
财经问题研究, 2005, (10) :23-31
[2]   我国在NYSE上市公司的价格发现机制——基于永久短暂模型的实证分析 [J].
王群勇 ;
张晓峒 .
经济问题探索, 2005, (06) :80-84
[3]   原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基于信息份额模型的分析 [J].
王群勇 ;
张晓峒 .
工业技术经济, 2005, (03) :72-74
[4]   伦敦金属交易所与上海期货交易所铜价格发现过程 [J].
肖辉 ;
吴冲锋 ;
鲍建平 ;
朱战宇 .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4, (06) :481-484+489
[5]  
Yiuman Tse,Grigori Erenburg.Competition For Order Flow, Market Quality, And Price Discovery In The Nasdaq 100 Index Tracking Stock[J].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2003
[6]  
Frank de Jong.Measures of contributions to price discovery: a comparison[J].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s,2002(3)
[7]  
Frederick H.deB. Harris,Thomas H. McInish,Robert A. Wood.Common factor components versus information shares: a reply[J].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s,2002(3)
[8]   Price discovery and common factor models [J].
Baillie, RT ;
Booth, GG ;
Tse, Y ;
Zabotina, T .
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S, 2002, 5 (03) :309-321
[9]   Some desiderata for the measurement of price discovery across markets [J].
Lehmann, BN .
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S, 2002, 5 (03) :259-276
[10]  
Joel Hasbrouck.Stalking the “efficient price” in market microstructure specifications: an overview[J].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s,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