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模式对2008年夏半年西南区降水预报效果的检验

被引:11
作者
公颖 [1 ,2 ]
王叶红 [1 ]
赖安伟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2]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西南低涡; 降水; 预报效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6.7 [数值预报方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AREM(-YWand SY)、T213L31、JAPAN三个模式对2008年夏半年(5~11月)西南地区(25°34.5°N,97°110.5°E)降水预报进行了统计检验,并对其中两次强降水过程的预报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了解各模式在西南地区的预报效果及特点,结果表明:(1)小雨-大雨量级JAPAN模式预报情况较好,暴雨量级T213L31、JAPAN、AREM均预报较好,大暴雨量级AREM-SY模式预报较好。(2)对西南地区的降水预报,T213L31预报偏强情况较多,AREM预报偏弱情况多,JAPAN预报相对适中。(3)在西南地区,当降水陡增(即实况降水量较前一天大一个量级以上,且雨量比前一天多5 mm以上)和其后强降水持续阶段,是各模式预报偏弱情况最可能发生的时期,同时也是各模式预报效果较差的时段。(4)三个模式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均有降水空报现象,AREM模式的降水空报与其在此处存在低涡空报有关。(5)对于西南低涡这一尺度小、结构复杂的特殊天气系统,当前模式对其强度、位置和诱发的强降水预报效果仍有待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441 / 145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凝结潜热与地表热通量对一次西南低涡暴雨影响分析
    段海霞
    陆维松
    毕宝贵
    [J]. 高原气象, 2008, 27 (06) : 1315 - 1323
  • [2] AREM模式对“05.7”四川大暴雨的敏感性试验
    何光碧
    顾清源
    陈静
    肖玉华
    [J]. 暴雨灾害, 2007, (03) : 199 - 204
  • [3] 影响“05.06.25”长江流域暴雨的西南低涡特征
    王晓芳
    廖移山
    闵爱荣
    崔春光
    [J]. 高原气象, 2007, (01) : 197 - 205
  • [4] 青藏高原东侧陡峭地形对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影响
    李川
    陈静
    何光碧
    [J]. 高原气象, 2006, (03) : 442 - 450
  • [5] 低纬高原西南涡暴雨分析
    张秀年
    段旭
    [J]. 高原气象, 2005, (06) : 941 - 947
  • [6] 西南低涡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陈忠明
    闵文彬
    崔春光
    [J]. 高原气象, 2004, (S1) : 1 - 5
  • [7] 高原涡与西南涡耦合作用的个例诊断
    陈忠明
    闵文彬
    缪强
    何光碧
    [J]. 高原气象, 2004, (01) : 75 - 80
  • [8] 1998年夏季西南低涡活动与长江上游暴雨
    陈忠明
    徐茂良
    闵文彬
    缪强
    [J]. 高原气象, 2003, (02) : 162 - 167
  • [9] Climatic Features Related to Eastern China Summer Rainfalls in the NCAR CCM3[J]. 宇如聪,李薇,张学洪,刘屹岷,俞永强,刘海龙,周天军.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0(04)
  • [10] 1998年青藏高原东侧边界层风场与长江暴雨洪水的关系
    李跃清
    [J]. 大气科学, 2000, (05) : 641 - 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