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EM模式对“05.7”四川大暴雨的敏感性试验

被引:7
作者
何光碧 [1 ]
顾清源 [2 ]
陈静 [1 ]
肖玉华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2] 四川省气象台
关键词
AREM模式; 暴雨; 降水强度; 低涡强度; 低空急流; 敏感性试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AREM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5年7月8日四川盆地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分析了AREM模式提供的不同降水方案、地表通量方案、地表辐射参数化方案对此次降水过程的模拟,以及对该过程中西南低涡活动特征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各方案较好地反映了四川盆地西南部强降水,对其东北部的强降水模拟存在较大偏差;各方案模拟的涡度场和流场分布决定了降水区域分布;采用降水的显式云微物理过程和大尺度饱和凝结过程模拟的降水强度、低涡强度和低空急流有一定差异,后者模拟的偏强,与实况更接近;不同地表通量过程和地表辐射过程对降水、低涡和低空急流的模拟无明显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199 / 20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低涡与急流对“04.9”川东暴雨影响的分析与数值模拟 [J].
何光碧 ;
陈静 ;
李川 ;
冯汉中 .
高原气象, 2005, (06) :1012-1023
[2]   “9.18”川西北暴雨过程的数值预报与试验 [J].
何光碧 ;
肖玉华 ;
顾清源 .
气象, 2002, (08) :19-23
[3]   对流层中上部水汽对高原低涡形成影响的数值试验 [J].
郁淑华 ;
何光碧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1, (04) :553-559
[4]   中尺度模式湿物理过程和物理初始化方法 [J].
刘奇俊 ;
胡志晋 .
气象科技, 2001, (02) :1-10
[5]   各种非绝热物理过程在中尺度模式中的作用 [J].
张大林 .
大气科学, 1998, (04) :166-179
[6]   青藏高原切变线对四川盆地西部突发性暴雨影响的数值试验 [J].
郁淑华 ;
何光碧 ;
滕家谟 .
高原气象, 1997, (03) :83-88
[7]  
“雅安天漏”研究II.数值预报试验[J]. 宇如聪,曾庆存,彭贵康,柴复新.大气科学. 1994(05)
[9]  
AREMS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模式系统[M]. 气象出版社 , 宇如聪,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