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输送过程中沙尘单颗粒类型及其非均相反应

被引:20
作者
李卫军 [1 ]
邵龙义 [1 ]
余华 [2 ]
王伟 [1 ]
杨书申 [1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地球科学系,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亚洲沙尘暴; 单个沙尘颗粒; 矿物气溶胶; 非均相化学反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单颗粒分析方法对2004年2~3月发生在北京的3次沙尘暴的样品中沙尘颗粒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3次沙尘暴的反向轨迹图显示,它们主要来自于中国北部、西北部和蒙古的戈壁沙漠地区,且这些沙尘颗粒主要通过高空长距离输送到下游区域.使用带能谱的扫描电镜对481个沙尘颗粒进行分析,并根据成分特征,把这些沙尘颗粒划分为8种类型,主要类型有"富Si"、"富Ca"、"富S"、"富Fe".将北京样品分析结果与呼和浩特、塔克拉玛干和敦煌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长距离输送的沙尘颗粒表面发生了SO2的非均相化学反应,导致部分颗粒局部的表面发生化学修改作用,且"富Ca"的碱性矿物为非均相化学反应提供了更有利的反应界面.
引用
收藏
页码:193 / 19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2002年春季北京特大沙尘暴颗粒的矿物组成分析 [J].
邵龙义 ;
李卫军 ;
杨书申 ;
时宗波 ;
吕森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2) :215-221
[2]   中蒙地区沙尘暴研究的若干进展 [J].
钱正安 ;
蔡英 ;
刘景涛 ;
柳中明 ;
李栋梁 ;
宋敏红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1) :83-92
[3]   大气颗粒物单颗粒分析方法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J].
邵龙义 ;
杨书申 ;
李卫军 ;
肖正辉 ;
陈江峰 .
古地理学报, 2005, (04) :535-548
[4]   东亚地区矿物尘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的初步模拟研究 [J].
吴涧 ;
符淙斌 ;
蒋维楣 ;
刘红年 ;
赵润华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6) :37-47
[5]   北京城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矿物学研究 [J].
吕森林 ;
邵龙义 ;
吴明红 ;
焦正 ;
JONES T P .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02) :129-132
[6]   降水偏少部分地区有旱情北方沙尘天气过程频繁(2004年3月) [J].
叶殿秀 .
气象, 2004, (06) :62-63
[7]   全国大部降水偏少北方沙尘天气频繁(2004年3月) [J].
宗志平 .
气象, 2004, (06) :58-61
[8]   北方风沙肆虐南方雾雨连绵——2004年2月 [J].
饶晓琴 .
气象, 2004, (05) :58-61
[9]   2000年春季沙尘暴动力学特征 [J].
周秀骥 ;
徐祥德 ;
颜鹏 ;
翁永辉 ;
王建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4) :327-334
[10]   2000年我国沙尘暴的组成、来源、粒径分布及其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J].
庄国顺 ;
郭敬华 ;
袁蕙 ;
赵承易 .
科学通报, 2001, (03) :19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