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秸秆焚烧污染物排放清单及其在重霾污染天气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76
作者
朱佳雷 [1 ]
王体健 [1 ]
邓君俊 [2 ]
姜爱军 [3 ]
刘冬晴 [3 ]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3] 南京气象局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秸秆焚烧; 排放清单; 霾; 数值模拟;
D O I
10.13671/j.hjkxxb.2012.12.022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根据2008年长三角地区江苏、安徽、浙江3省各地级市及上海市水稻、小麦、玉米、油菜4种农作物的年产量,结合谷草比、秸秆焚烧比例及排放因子建立了长三角地区秸秆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秸秆焚烧产生的PM10、PM2.5、SO2、NOx、CO、EC、OC分别为36.8×104、14.4×104、1.5×104、9.2×104、20.8×104、2.6×104、12.2×104t.秸秆焚烧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江苏中北部和安徽北部.在区域大气环境模拟系统RegAEMS中考虑秸秆焚烧源的影响,针对2008年10月底江苏一次重霾污染天气事件进行模拟,发现考虑秸秆焚烧源后模拟结果有较大的改善.秸秆焚烧可以导致区域PM10、CO浓度上升30%以上,黑碳和有机物的消光贡献明显增强.区域输送研究表明,苏中地区、外省秸秆焚烧排放源对此次重霾污染的贡献分别达到32.4%、33.3%.
引用
收藏
页码:3045 / 305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江苏省一次重霾污染天气的特征和机理分析
    朱佳雷
    王体健
    邢莉
    穆青
    周德荣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 (12) : 1943 - 1950
  • [2] 2007年中国大陆地区生物质燃烧排放污染物清单
    陆炳
    孔少飞
    韩斌
    王秀艳
    白志鹏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02) : 186 - 194
  • [3] 秸秆焚烧影响南京空气质量的成因探讨
    尹聪
    朱彬
    曹云昌
    苏继锋
    王晓英
    王洪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 (02) : 207 - 213
  • [4] 中国生物质燃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
    田贺忠
    赵丹
    王艳
    [J]. 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1 (02) : 349 - 357
  • [5] 秸秆焚烧导致南京及周边地区一次严重空气污染过程的分析
    朱彬
    苏继锋
    韩志伟
    尹聪
    王体健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 (05) : 585 - 592
  • [6] 一次由秸秆焚烧引起的霾天气分析
    张红
    邱明燕
    黄勇
    [J]. 气象, 2008, (11) : 96 - 100+130
  • [7] 中国秸秆露天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时空分布
    王书肖
    张楚莹
    [J].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08, (05) : 329 - 333
  • [8] Wheat straw burning and its associated impacts on Beijing air quality[J]. LI LingJun1, WANG Ying2, ZHANG Qiang3, LI JinXiang1, YANG XiaoGuang1 & JIN Jun2 1 Beijing Municip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Beijing 100044, China;2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Beijing 100081, China;3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Institute of Space and Earth Information Scienc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8(03)
  • [9] 中国区域农田秸秆露天焚烧排放量的估算
    曹国良
    张小曳
    王亚强
    郑方成
    [J]. 科学通报, 2007, (15) : 1826 - 1831
  • [10] 中国人为源颗粒物排放模型及2001年排放清单估算
    张强
    ZbigniewKlimont
    DavidGStreets
    霍红
    贺克斌
    [J]. 自然科学进展, 2006, (02) : 223 -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