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8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25
作者
蓝海峰
方志鸿
张悦
王晓燕
薛峰
张磊
郭振兴
董恂玮
李尚珠
郑以州
张凤奎
钱林生
季林祥
肖志坚
杨仁池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
关键词
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 临床研究; 临床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6 [筋腱、韧带、滑囊疾病及损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了解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临床特点及疾病自然过程。方法对本院1980年5月至2006年12月诊治的 ET 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8例患者中,男201例,女237例,中位发病年龄48岁。有出血症状者101例(23.1%),有栓塞者86例(19.6%),同时有出血和血栓者13例(3.0%),脾大150例,肝大60例。无症状者149例(34.0%),在诊治其他疾病时发现者145例(33.1%)。初诊时中位血小板数为1000×10~9/L。255例作骨髓活检,以大而多分叶的成熟巨核细胞增生为主,其中51例局部伴有网状纤维增生。从114例患者中检出90例 JAK2V617F 突变阳性,阳性率为78.9%。180例作染色体核型检查,6例(3.3%)染色体异常。261例随访时间>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0(12~300)个月。17例(6.5%)进展为骨髓纤维化(MF)。1例转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例6年后转为PV,20年后转为 MF。转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多发性骨髓瘤(MM)各1例。结论 ET 是以血栓和出血为主要症状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无症状者比例高。主要进展为 MF,大多预后较好。
引用
收藏
页码:587 / 591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青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误诊6例分析
    文欣轩
    王海云
    王静
    鲍颖
    宋建
    [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01) : 130 - 131
  • [2]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94例临床分析
    杨仁池
    华宝来
    钱林生
    李大鹏
    [J].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0, (01) : 8 - 10
  • [3]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8例临床分析
    朱霞
    [J]. 华夏医学, 1999, (01) : 60 - 61
  • [4] Definition of subtypes of essential thrombocythaemia and relation to polycythaemia vera based on JAK2 V617F mutation status: a prospective study[J] . Peter J Campbell,Linda M Scott,Georgina Buck,Keith Wheatley,Clare L East,Joanne T Marsden,Audrey Duffy,Elaine M Boyd,Anthony J Bench,Mike A Scott,George S Vassiliou,Donald W Milligan,Steve R Smith,Wendy N Erber,David Bareford,Bridget S Wilkins,John T Reilly,Claire N Harrison,Anthony R Green.The Lancet . 2005 (9501)
  • [5] Recent progress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 of 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Tefferi, A
    [J]. LEUKEMIA RESEARCH, 2001, 25 (05) : 369 -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