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志愿精神及其培育

被引:7
作者
韩迎春
李芳
机构
[1] 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大学生; 志愿精神; 培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D632.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1 ; 030505 ; 0401 ; 1204 ; 120401 ;
摘要
大学生志愿精神不仅可以有效补充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中的内在缺陷,而且还可推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观。通过对大学生志愿精神基本内涵的界定,对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内容要素、基本规律、运行机制等基本理论问题的探究,可以有效认识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本质与规律,进而构筑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之路。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3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和谐社会视野中志愿精神的发展研究 [J].
王欢 ;
梅红 ;
陈勇 .
教学与研究, 2010, (04) :15-21
[2]   志愿行为的主体、动机和发生机制——兼论国内对志愿者运动的误读 [J].
孙宝云 ;
孙广厦 .
探索, 2007, (06) :118-121
[3]   志愿者组织、志愿精神与政党领导 [J].
祝灵君 .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5, (03) :42-47
[4]   试论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系统结构 [J].
周向军 .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04, (03) :47-48
[5]  
志愿活动研究[M].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丁元竹,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