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红砂植被盖度对土壤不同形态碳、氮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13
作者
:
刘秉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宁夏大学西部生态与生物资源开发联合研究中心
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刘秉儒
[
1
,
2
]
机构
:
[1]
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宁夏大学西部生态与生物资源开发联合研究中心
来源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9年
/ 27卷
/ 04期
关键词
:
红砂;
植被盖度;
土壤微生物量;
细菌多样性;
PCR-DGGE;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
071012 ;
0713 ;
摘要
:
以自然恢复的红砂群落为研究对象,探讨黄土高原红砂植被不同盖度对土壤不同形态碳、氮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为该地区的人工生态恢复措施提供理论支撑。在兰州市南北两山植被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按照5级盖度分类法设置红砂植被盖度梯度,重点对土壤养分碳氮、微生物量碳氮和细菌多样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恢复,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土壤微生物碳(MBC)和微生物氮(MBN)逐渐提高,并且增加比较快,但是当总盖度达到48.73%之后,增加比较缓慢,而且增加的差异不显著。相同的植被盖度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影响趋于一致。土壤细菌多样性随植被盖度有所增加,在植被盖度达到48.73%后多样性维持在彼此接近的水平,尽管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有差异。在植被稀疏、物种多样性较低的干旱坡地,红砂植被盖度增加明显改善了土壤生态功能,但是片面追求植被盖度的增加,对土壤特性改善有限。
引用
收藏
页码:155 / 16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黄土高原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微生物碳的大小和活性的动态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贾国梅
;
方向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方向文
;
刘秉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刘秉儒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刚
.
中国沙漠,
2006,
(04)
:580
-584
[2]
陕北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J].
徐文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延安大学生命科学院
徐文梅
;
刘长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延安大学生命科学院
刘长海
;
廉振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延安大学生命科学院
廉振民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5,
(03)
:23
-25
[3]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展望
[J].
杨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杨芳
;
王开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王开运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方德华
;
杨万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杨万勤
.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4,
(02)
:26
-29+38
[4]
恢复生态学与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问题
[J].
黄志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黄志霖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傅伯杰
;
陈利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陈利顶
;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2,
(03)
:122
-125
[5]
草地生态建设──防止水土流失及洪水灾害的重要举措
[J].
苏大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北京
苏大学
.
中国科学院院刊,
1999,
(02)
:124
-126
[6]
熏蒸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改进
[J].
林启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和水科学系
林启美
;
吴玉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和水科学系
吴玉光
;
刘焕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和水科学系
刘焕龙
.
生态学杂志,
1999,
(02)
:64
-67
[7]
植被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J].
夏北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夏北成
.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03)
:73
-77
[8]
我国荒漠典型超旱生植物——红砂
[J].
刘家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
刘家琼
;
邱明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
邱明新
;
蒲锦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
蒲锦春
;
鲁作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
鲁作民
.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82,
(05)
:485
-488
[9]
干旱区免灌植被及其恢复[M]. 科学出版社 , 黄培〓编著, 2002
[10]
恢复生态学导论[M]. 科学出版社 , 任海, 2001
←
1
2
→
共 16 条
[1]
黄土高原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微生物碳的大小和活性的动态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贾国梅
;
方向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方向文
;
刘秉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刘秉儒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刚
.
中国沙漠,
2006,
(04)
:580
-584
[2]
陕北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J].
徐文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延安大学生命科学院
徐文梅
;
刘长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延安大学生命科学院
刘长海
;
廉振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延安大学生命科学院
廉振民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5,
(03)
:23
-25
[3]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展望
[J].
杨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杨芳
;
王开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王开运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方德华
;
杨万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杨万勤
.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4,
(02)
:26
-29+38
[4]
恢复生态学与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问题
[J].
黄志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黄志霖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傅伯杰
;
陈利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陈利顶
;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2,
(03)
:122
-125
[5]
草地生态建设──防止水土流失及洪水灾害的重要举措
[J].
苏大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北京
苏大学
.
中国科学院院刊,
1999,
(02)
:124
-126
[6]
熏蒸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改进
[J].
林启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和水科学系
林启美
;
吴玉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和水科学系
吴玉光
;
刘焕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和水科学系
刘焕龙
.
生态学杂志,
1999,
(02)
:64
-67
[7]
植被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J].
夏北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夏北成
.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03)
:73
-77
[8]
我国荒漠典型超旱生植物——红砂
[J].
刘家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
刘家琼
;
邱明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
邱明新
;
蒲锦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
蒲锦春
;
鲁作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
鲁作民
.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82,
(05)
:485
-488
[9]
干旱区免灌植被及其恢复[M]. 科学出版社 , 黄培〓编著, 2002
[10]
恢复生态学导论[M]. 科学出版社 , 任海, 2001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