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一次暴雨过程的初步分析

被引:13
作者
陈永仁 [1 ,2 ]
王春国 [1 ,2 ]
李跃清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2] 四川省气象台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暴雨; 垂直环流; 两槽一脊; 阻塞高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结合多种数值预报产品对2007年7月27—29日发生在四川盆地的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环流不同于四川盆地常见的四种基本类型,主要表现为500 hPa中高纬度为两槽一脊并在贝加尔湖南侧伴有大范围阻塞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588线西端位于114°E附近,同时河套附近的冷涡为此次降水的发生补充了冷空气,大气低层伴有西南低涡,云南、贵州、四川一带维持一支8~12 m/s的西南急流;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垂直配置及暴雨区维持的垂直环流是此次暴雨发生的动力条件;暴雨区的降水中心变化,与垂直环流的上升区域位置变化有密切关系;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暴雨发生的环流形势预报效果较好,具有很好的预报参考价值,但数值预报产品对降水量级的预报误差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301 / 30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AREM模式对“05.7”四川大暴雨的敏感性试验 [J].
何光碧 ;
顾清源 ;
陈静 ;
肖玉华 .
暴雨灾害, 2007, (03) :199-204
[2]   “07.5”湖北大暴雨的中尺度系统及降水成因分析 [J].
李世刚 ;
梁涛 ;
彭盼盼 ;
汪高明 ;
胡昌琼 .
暴雨灾害, 2007, (03) :230-235
[3]   暴雨云团的多尺度识别方法及其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 [J].
王改利 ;
刘黎平 .
大气科学 , 2007, (03) :400-409
[4]   暴雨中尺度涡旋系统发生发展的诊断 [J].
陈忠明 ;
闵文彬 ;
崔春光 .
暴雨灾害, 2007, (01) :29-34
[5]   青藏高原东侧一次连续大暴雨过程湿Q矢量分析 [J].
刘运成 .
气象, 2006, (12) :43-49
[6]   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物理量分析 [J].
郑仙照 ;
寿绍文 ;
沈新勇 .
气象, 2006, (01) :102-106
[7]  
高等天气学.[M].丁一汇 编著.气象出版社.1991,
[8]  
暴雨预报.[M].章淹等编著;.气象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