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类型的气候适应性

被引:25
作者
卢兴桂
袁潜华
姚克敏
刘梅
机构
[1]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湖北武汉,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湖北武汉,南京气象学院应用系!江苏南京,南京气象学院应用系!江苏南京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气候条件; 适应性; 育性转换指标; 日照长度; 温度;
D O I
10.16819/j.1001-7216.2001.02.001
中图分类号
Q945.4 [植物发育];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71008 ; 0901 ;
摘要
针对夏季低温对我国两系杂交稻制种生产的严重威胁 ,用 1997~ 1998年由三亚、武昌、贵阳、南京 4个生态点组成的“新不育系联合生态鉴定”试验资料 ,分析了以培矮 6 4S为代表的实用低温敏类型不育系和以 N5 0 88S为代表的实用光敏类型不育系的育性光温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培矮 6 4S的育性受温度影响 ,育性稳定性较差 ,下限温度指标年际间和地区间变化较大 ;N5 0 88S育性主要受日长影响 ,其临界光长同一地年际间差异小 ,但地区间差异较大。同时 ,用 195 1~ 1992年逐日平均气温和理论日长资料 ,分析和评价了我国南方稻区 (18°14′~ 34°17′N)的三亚、南京、广州、福州、长沙、杭州、南京、高邮、徐州等 9个城市的光温特征及其时空规律。在此基础上 ,从生态角度提出了克服夏季低温危害两系杂交稻制种的三项生态技术措施 ,一是要根据气候规律正确选择适宜的制种地区和季节 ;二是华中双季稻区应改秋制为春制或选择山区单季稻区秋制 ;三是应全面评价温敏和光敏类型不育系的特点 ,因气候合理地利用现有的水稻不育系资源
引用
收藏
页码:2 / 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水稻新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光温特性分析 [J].
卢兴桂 ;
姚克敏 ;
袁潜华 ;
曹兵 ;
牟同敏 ;
黄宗洪 ;
宗雪梅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9, (04) :8-15
[2]   新育成不育系的育性类型及其稳定性分析 [J].
宗雪梅 ;
姚克敏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8, (03) :88-94
[3]   培矮64s-05的育性鉴定及其南繁的气候决策 [J].
姚克敏 ;
唐世豪 ;
李继明 ;
王池为 .
作物学报, 1997, (02) :208-213
[4]   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转换机理研究 [J].
姚克敏 ;
储长树 ;
杨亚新 ;
孙瑞兰 .
作物学报, 1995, (02) :187-197
[5]   我国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选育的回顾 [J].
卢兴桂 .
杂交水稻, 1994, (Z1) :27-30
[6]   选育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技术策略 [J].
袁隆平 .
杂交水稻, 1992, (0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