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皮质下小梗死的形态学特征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联系

被引:10
作者
段作伟
曹立平
孙文
陈响亮
黄志新
熊云云
蔡乾坤
徐格林
李华
刘新峰
肖露露
机构
[1] 南方医科大学南京临床医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大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缩窄,病理性; 危险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 [脑血管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孤立性皮质下小梗死(ISSI)的形态学特征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大脑中动脉(MCA)穿支供血区ISSI患者209例。依据病灶形态分为线形ISSI组和圆(或椭圆)形ISSI组。END定义为3 d内复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最高分较入院时增加2分或2分以上。比较组间基线资料和END的发生率,同时筛选早期预测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71例线形ISSI患者中,28例(39.44%)发生了END,138例圆或(椭圆)形ISSI患者中,25例(18.12%)发生了END。和非END患者相比,病灶形态、性别、入院NIHSS评分[(3.89±1.65)分与(3.22±1.60)分,t=2.588,P=0.01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灶侧MCA狭窄及颅内狭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线形病灶(OR=2.525,95%CI 1.164~5.479,P=0.019)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线形病灶患者临床病程不稳定,有助于筛选ISSI患者中易于发生END的高危患者。
引用
收藏
页码:735 / 73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累及脑桥表面的孤立单侧脑桥梗死与进展性运动障碍的关系 [J].
陈珂楠 ;
郭舜源 ;
陈桂花 ;
耿昱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3, (03) :172-175
[3]   大脑中动脉狭窄与其深穿支供血区单发脑梗死的关系 [J].
王伟 ;
高山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8,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