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波谱与分形特征的北京市耕地空间结构

被引:7
作者
宋志军 [1 ,2 ]
刘黎明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
[2] 不详
关键词
耕地; 空间结构; 波谱分析; 分形特征; 北京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9.2 [中国土壤地理、土壤调查]; F301.21 [耕地管理与保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城乡协调发展的背景下,本文以自然属性为基础分析了北京具有不同经济属性的5类耕地的空间结构。波谱分析显示,不同类型耕地的空间分布具有不同的周期,它们共同形成了距天安门约23~44km(近郊平原)、44~66km(远郊平原)、66~126km(山区)的耕地宏观空间结构。通过计算各类耕地的空间维数和Hurst指数,认为景观农田区、美化农田区、近郊山区22~47km圈层的耕地不具备分形特征;规模农田区、景观廊道带、中远郊山区48~126km圈层的耕地由于受城市发展、自然条件、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总体上,北京不同类型的耕地处于一种离散、连续和具有共度性、没有公度性的融合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1399 / 141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21]   1980年以来北京农用地时空演变与驱动力 [J].
王鹏飞 ;
鲁奇 ;
傅桦 .
地理学报, 2005, (06) :75-86
[22]   北京郊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研究 [J].
杨志新 ;
郑大玮 ;
文化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4) :564-571
[24]   北京的城市扩展和空间依存发展——基于劳瑞模型的分析 [J].
梁进社 ;
楚波 .
城市规划, 2005, (06) :9-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