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活动对岩溶作用碳汇的影响:以重庆青木关地下河流域为例

被引:29
作者
张兴波 [1 ]
蒋勇军 [1 ,2 ]
邱述兰 [1 ]
曹敏 [1 ]
胡毅军 [1 ]
机构
[1]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西南大学岩溶环境与石漠化治理研究所
关键词
农业活动; 碳酸盐岩溶蚀; 碳酸; 硝酸; 硫酸; δ13CDIC; 净碳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01 [废气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受农业活动影响强烈的重庆青木关地下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CTDP300多参数水质自动记录仪、WGZ-1型光电数字水位计、HOBO小型气象站在线自动监测电导率、水位以及降雨等数据,并获取流域耕地面积数据,于2010年分月采集地下水样,分析常规水化学和地下水溶解无机碳δ13C,初步探讨流域农业活动对岩溶作用过程和碳汇的影响,发现农业活动对岩溶作用过程产生明显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岩溶地质碳汇。地下水水化学以及地下水δ13CDIC值证实了流域地下水DIC是碳酸、硝酸和硫酸共同溶蚀碳酸盐岩的产物;每月碳酸溶蚀碳酸盐岩产生DIC占地下水中总DIC的比例在55.53%~81.25%之间,雨季(62.98%)普遍低于旱季(74.86%);碳酸溶蚀碳酸盐岩产生的DIC的量为14.67×106mol/a,其中岩溶作用产生的净CO2汇量为7.335×106mol/a,而硝酸和硫酸溶蚀碳酸盐岩产生的DIC总量为7.48×106mol/a,约占地下水中总DIC的33.8%,单位面积耕地上硝酸和硫酸溶蚀碳酸盐岩产生DIC的强度为1.89×106mol/(km2.a)。人类活动引入的硝酸和硫酸参与碳酸盐岩的溶解并改变了区域碳循环。
引用
收藏
页码:466 / 47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基于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地下河硝态氮来源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汪智军,杨平恒,旷颖仑,贺秋芳,袁文昊,袁道先.环境科学. 2009(12)
  • [2] 典型岩溶槽谷地下河水化学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探——以重庆青木关地下河系统为例
    袁文昊
    贺秋芳
    杨平恒
    旷颖仑
    蒲俊兵
    刘仙
    [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06) : 160 - 164
  • [3] 西南喀斯特流域碳酸盐岩的硫酸侵蚀与碳循环
    刘丛强
    蒋颖魁
    陶发祥
    郎赟超
    李思亮
    [J]. 地球化学, 2008, (04) : 404 - 414
  • [4] CaCO3-CO2-H2O岩溶系统的平衡化学及其分析
    刘再华
    W.Dreybrodt
    韩军
    李华举
    [J]. 中国岩溶, 2005, (01) : 3 - 16
  • [5] 桂林岩溶试验场钻孔水化学暴雨动态和垂向变化解译
    刘再华
    李强
    汪进良
    吴孔运
    孙海龙
    梁永平
    [J]. 中国岩溶, 2004, (03) : 3 - 10
  • [6] 水-岩-气相互作用引起的水化学动态变化研究——以桂林岩溶试验场为例
    刘再华
    Chris GROVES
    袁道先
    Joe MEIMAN
    姜光辉
    何师意
    [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3, (04) : 13 - 18
  • [7] 碳酸盐岩岩溶作用对大气CO2沉降的贡献
    刘再华
    [J]. 中国岩溶, 2000, (04) : 3 - 10
  • [8] 大气CO两个重要的汇
    刘再华
    [J]. 科学通报 , 2000, (21) : 2348 - 2351
  • [9] 我国岩溶作用与大气温室气体CO源汇关系的初步估算
    徐胜友
    蒋忠诚
    [J]. 科学通报, 1997, (09) : 953 - 956
  • [10] The con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urban activities to inorganic carbon fluxes within temperate watersheds[J] . Rebecca T. Barnes,Peter A. Raymond.Chemical Geology . 200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