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跨学科研究合作的动力机制与政策影响

被引:16
作者
杨英杰 [1 ]
黄超 [2 ]
机构
[1]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大学跨学科研究; 知识共享; 动力机制; 政策影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7 [学校管理];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大学跨学科研究关系是建立在跨学科知识共享机制基础之上的。大学跨学科知识共享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种,即跨学科社会网络因素、跨学科知识转化因素、跨学科研究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借鉴知识创造过程理论,提出了科学家科研行为理性假设,进而建立了大学跨学科研究知识共享的动力机制分析模型,揭示了大学跨学科研究中的三种知识共享动力机制,即单向学习收益机制、双向互惠收益机制和组织激励机制。研究认为大学跨学科知识共享动力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即高位势专有学科知识贡献与嵌入方的动力因素、低位势专有学科知识学习与整合方的动力因素、跨学科成员知识共享互惠的阻力因素,进而提出了改进和加强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与管理的基本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矩阵化、虚拟化和联盟式:信息时代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组织创新 [J].
陈凯泉 ;
张士洋 ;
张凯 ;
刘鹏 .
高教探索, 2012, (05) :22-28
[2]   大学跨学科组织建设的有效路径——基于系统生态方法的分析 [J].
赵坤 ;
王方芳 ;
王振维 .
高教探索, 2012, (05) :75-78
[3]   大学跨学科合作关系的界面规则与治理机制 [J].
黄超 ;
王雅林 .
高教探索, 2012, (03) :11-16
[4]   大学学科团队冲突:结构要素、形成机理与管理对策 [J].
黄超 ;
杨英杰 .
大学教育科学, 2011, (06) :40-45
[5]   企业隐性知识沟通的动力机制研究 [J].
张德茗 .
中国软科学, 2011, (10) :176-184
[6]   大学学科成长能力系统构建及其路径 [J].
黄超 ;
王雅林 ;
姜华 .
高等教育研究, 2011, (01) :25-31
[7]   美欧高校的跨学科实践特征及其比较研究 [J].
张炜 ;
高静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0, 26 (10) :81-85
[8]   信任对知识获取的影响机制 [J].
李自杰 ;
李毅 ;
郑艺 .
管理世界, 2010, (08) :179-180
[9]   跨学科研究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J].
魏巍 ;
刘仲林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 30 (07) :25-28
[10]   大学虚拟跨学科组织的原则、特征和优势——以麻省理工学院CSBi运行机制为例 [J].
熊华军 .
高等教育研究 , 2005, (08) :9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