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庆阳市一次短时大暴雨的诊断

被引:11
作者
路亚奇 [1 ,2 ]
王建 [2 ]
焦美龄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2] 甘肃省庆阳市气象局
关键词
大暴雨; 低空急流; 中小尺度系统; 台风远距离影响; 庆阳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庆阳市2012年7月21日区域性大暴雨创造了环县1957年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导致了人民财产的重大损失。本文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等探测资料以及历史相似个例,对2012年7月21日庆阳市出现的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低槽伴随地面冷锋东移,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阻挡移动缓慢,副高、大陆高压不断加强,造成贝加尔湖冷空气在两高之间大量堆积,为这场大暴雨发生奠定了基础;(2)2012年第8号台风"韦森特"登陆前,台风低压和副热带高压之间形成的强气压梯度导致通向庆阳市的南风低空急流建立并加强,为此次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分的水汽条件;(3)在高空槽前正涡度平流的作用下,对流层中低层出现明显的辐合,产生强烈上升运动,低层暖湿气流抬升促使对流不稳定能量爆发,从而形成局地强对流和暴雨;(4)导致庆阳区域性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起源于河套地区低层涡旋的发展,在中尺度涡旋向东北和向东扩展过程中,尺度明显增大,整个系统低层具有明显的气旋性切变和气旋性涡度,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整个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东移和发展壮大,最终导致庆阳市区域性大暴雨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542 / 54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J].
俞小鼎 .
气象, 2012, 38 (11) :1313-1329
[2]   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的研究 [J].
丛春华 ;
陈联寿 ;
雷小途 ;
李英 .
气象学报, 2012, 70 (04) :717-727
[3]   2010年8月河北一次暴雨的综合诊断 [J].
王志超 ;
于雷 ;
黄鹤 ;
马鸿青 ;
王咏青 .
干旱气象, 2012, (01) :81-87
[4]   2010年7月甘肃一次区域性暴雨分析 [J].
刘新伟 ;
段海霞 ;
赵庆云 .
干旱气象, 2011, (04) :472-477
[5]   华北中部一次切变线暴雨诊断分析 [J].
王志超 ;
王咏青 ;
马鸿青 ;
于雷 .
干旱气象, 2010, 28 (04) :422-429
[6]   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次大暴雨发生机制研究 [J].
任余龙 ;
杨文月 ;
武学琴 ;
马旭洁 ;
贾晓琴 .
干旱气象, 2010, (03) :315-321
[7]   甘肃河东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J].
刘利民 ;
德庆措姆 ;
孟丽霞 .
干旱气象, 2009, 27 (03) :271-275+293
[8]   河北中南部一次大暴雨个例的成因诊断 [J].
马鸿青 ;
丁治英 .
干旱气象, 2009, 27 (03) :254-262
[9]   1960年代以来西北地区暴雨气候变化特征 [J].
林纾 ;
陆登荣 ;
王毅荣 ;
郭俊琴 .
自然灾害学报, 2008, (03) :16-21
[10]   甘肃中东部初夏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动力诊断 [J].
孙玉莲 ;
任余龙 ;
马新荣 .
干旱气象, 2007, (04) :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