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运动水平对15~50岁正常人骨密度(BMD)影响的研究

被引:15
作者
秦林林
陈金标
马海波
葛崇华
张卫
肖艳霞
包安德
刘忠厚
机构
[1]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临床研究所同位素研究室
[2]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临床
关键词
骨密度; 正常人; 体育活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36 [骨及骨骼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1 ;
摘要
目的 青少年时期提高峰值骨量是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本文从大规模人群调查,研究运动对骨骼的发展,峰值骨量( P B M )及随后变化的影响。方法 在北京地区随机抽取757例北方出生长大的正常健康人,年龄15~50岁。在 P B M 形成前人群,运动量水平按与同年龄人相比分少、相同、多3类;在 P M B 形成后的人群,调查近5年运动量,按每天半小时,每周3小时计分成少于、达到或多于两组。用美国 Lunar 公司 D P X L 型骨密度仪测定757例对象的 L2 L4、股骨近端和全身 B M D。结果  B M D 测定值显示:男性< 25岁组,运动水平高组与中等组比较,各部位 B M D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1)。腰椎、股骨 B M D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 001)。运动量高组与少组比较,腰椎、股骨 B M D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中等组女性< 30岁组,运动量高的与中等组比较,腰椎和全身部位的 B M D 有统计学差异;女性> 30岁组,运动量高和中等组与低运动量组比较,在腰椎部位的 B M D 差异均有显著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探讨 [J].
唐海,罗先正,任素梅,赵亮,王宝军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1997, (04) :1-5+20
[2]   中国北方人骨密度及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J].
秦林林 ;
陈金标 ;
马海波 ;
葛崇华 ;
张卫 ;
肖艳霞 .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1997, (03) :12-16
[3]   BONE-DENSITY AND LIFE-STYLE CHARACTERISTICS IN PREMENOPAUSAL AND POSTMENOPAUSAL CHINESE WOMEN [J].
HU, JF ;
ZHAO, XH ;
CHEN, JS ;
FITZPATRICK, J ;
PARPIA, B ;
CAMPBELL, TC .
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 1994, 4 (06) :288-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