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油茶种质资源及其主要种实经济性状

被引:25
作者
黄佳聪 [1 ]
尹五元 [2 ]
任华东 [3 ]
李悦 [4 ]
万晓军 [1 ]
辛成莲 [5 ]
熊建 [6 ]
段明伦 [7 ]
机构
[1] 保山市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2] 西南林业大学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4] 北京林业大学
[5] 国家油茶科学中心腾冲红花油茶实验站
[6] 昌宁县林业技术推广站
[7] 龙陵县林业技术推广站
关键词
保山市; 油茶; 种质资源; 种实经济性状;
D O I
10.14067/j.cnki.1673-923x.2011.09.025
中图分类号
S794.4 [油茶];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为保育和开发保山油茶种质资源,对其开展了全面的田间调查和种实样本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天然或近天然分布有腾冲红花油茶Camellia reticulata Lindl.、怒江红山茶C.saluensis Stapf.ex Bean、窄叶西南红山茶C.pitardii Coh.St.、蒙自连蕊茶C.forrestii(Diels.)Coh.St.、滇缅离蕊茶C.wardii Kobuski.、五柱滇山茶C.yunnanensis(Pitard)Cho.St.和长果连蕊茶C.longicarpaChang Tax.7个油茶种,总面积2.3万hm2,各油茶种的集中天然分布区和海拔范围各异,亦存在多个油茶种并存且保存完好的天然林;腾冲红花油茶、长果连蕊茶、五柱滇山茶及怒江红山茶天然植株每平方米树冠投影产油量分别为27.5,41.3,29.9和19.2g,具有较高的油用栽培价值,蒙自连蕊茶也具一定改良发展潜力。提出了对现有种质资源的保育和利用策略,探讨了油茶栽培品质与适应性改良的途径,为促进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腾冲红花油茶籽油主要理化成分分析 [J].
黄佳聪 ;
陆斌 ;
阚欢 ;
刘云 .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10, 30 (05) :29-32
[2]   腾冲红花油茶自然和人工种群种实性状变异研究 [J].
黄佳聪 ;
何俊 ;
尹瑞萍 ;
万晓军 ;
郭军 ;
辛成莲 ;
龚发萍 ;
李悦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0, (05) :94-101
[3]   云南省腾冲县红花油茶资源调查及利用分析 [J].
李世成 .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8, (03) :11-13+19
[4]   山茶属红山茶组物种间及其与品种杂交亲和性研究初报 [J].
杨志玲 ;
李纪元 ;
范正琪 .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05) :680-684
[5]   高黎贡山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变化 [J].
王志恒 ;
陈安平 ;
朴世龙 ;
方精云 .
生物多样性, 2004, (01) :82-88
[6]  
油茶优良种质资源.[M].陈永忠; 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7]  
茶花鉴赏.[M].范眸天; 范抒宇; 王薇; 编著.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
[8]  
云南山茶花.[M].李溯编著;.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
[9]  
中国油脂植物.[M].中国油脂植物编写委员会 编写.科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