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井排采初期合理排采强度的确定方法

被引:65
作者
倪小明 [1 ]
王延斌 [1 ]
接铭训 [2 ]
吴建光 [2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2]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煤层气; 排采强度; 煤层气井; 渗透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D842 [开拓与准备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提高煤层气井产气稳定期和采收率,用微分几何学理论结合达西定律计算了沁南地区煤层气井初始排采强度。根据沁水盆地东南部单排3#煤层的排采井实测数据,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实际初始产气压力与临界解吸压力关系,确定动液面下降高度;用微分几何理论结合达西定律计算了初始产气时的平均压力、影响体积,用于确定初始产气时的最佳影响半径;根据最佳影响半径与排采时间的联系,结合动液面下降高度计算出排采初期的排采强度。计算结果与现场实践吻合较好,初期合理排采强度的确定,既可防止储层激励,又可防止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具有较好推广应用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4+212 +21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The effect of pore structure and gas pressure upon the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coal: a laboratory and modeling study. 2. Adsorption rate modeling [J].
Clarkson, CR ;
Bustin, RM .
FUEL, 1999, 78 (11) :1345-1362
[2]  
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M].王红岩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3]  
现代油藏渗流力学原理.[M].葛家理等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4]  
地下水— 气动力学.[M].[苏]恰尔内(И·А·Чарный) 著;陈钟祥;郎兆新 译.石油工业出版社.1982,
[5]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藏特征 [J].
石书灿 ;
林晓英 ;
李玉魁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 (02) :54-56+183
[6]   高煤级煤储层渗透率在煤层气排采中的动态变化数值模拟 [J].
陈金刚 ;
秦勇 ;
傅雪海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006, (01) :49-53
[7]   高煤级煤基质力学效应与煤储层渗透率耦合关系分析 [J].
傅雪海 ;
秦勇 ;
张万红 .
高校地质学报, 2003, (03) :373-377
[8]   煤层气储层压裂水平井产能计算 [J].
付玉 ;
郭肖 ;
龙华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3, (03) :44-46+86
[9]   煤层渗透率影响因素综述与分析 [J].
李培超 ;
孔祥言 ;
曾清红 ;
卢德唐 .
天然气工业, 2002, (05) :45-49+8
[10]   低渗透油气藏压裂水平井产能计算方法 [J].
宁正福 ;
韩树刚 ;
程林松 ;
李春兰 .
石油学报, 2002, (02) :68-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