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及邻区岩石圈地壳三维结构与动力学型式

被引:43
作者
蔡学林
朱介寿
曹家敏
程先琼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地壳; 岩石圈; 地震测深; 构造解析; 三维结构; 动力学型式; 中国大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 [大地构造分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中国大陆及邻区地震测深剖面的系统构造解析,建立起中国大陆岩石圈地壳厚度与速度结构模型。本文根据地壳厚度与速度结构模型、地壳变形结构样式、地壳地质结构与构造演化、地壳运动学与动力学等四方面标志,将中国大陆岩石圈地壳划分为3类6种地壳结构-动力学型式:克拉通型褶推式结构-挤压动力学型式、克拉通型地垒结构-拉伸动力学型式、增厚型高原扇形结构-碰撞楔入动力学型式、增厚型造山带楔状结构-俯冲楔入动力学型式、减薄型盆岭结构-块体伸展动力学型式和减薄型铲状结构-整体伸展动力学型式。笔者探讨了克拉通型地壳、增厚型地壳和减薄型地壳的基本特征、相互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43 / 55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50 条
[11]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作用与碰撞造山动力学.[M].《大别山超高压变质作用与碰撞造山动力学》编写组著;.科学出版社.2005,
[12]  
中国华南及东海地区岩石圈三维结构及演化.[M].朱介寿[等]著;.地质出版社.2005,
[13]  
岩石圈物理学.[M].滕吉文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4,
[14]  
解析构造学.[M].马杏垣著;.地质出版社.2004,
[15]  
西藏羌塘盆地地质演化与油气远景评价.[M].王成善等著;.地质出版社.2001,
[16]  
郯庐断裂带.[M].王小凤等著;.地质出版社.2000,
[17]  
下扬子及邻区岩石圈结构构造特征与油气资源评价.[M].陈沪生等著;.地质出版社.1999,
[18]  
变质岩区构造地质学.[M].傅昭仁;蔡学林编著;.地质出版社.1996,
[19]  
中国地球物理图集.[M].袁学诚主编;.地质出版社.1996,
[20]  
武当山推覆构造的形成与演化.[M].蔡学林等著;.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