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惠河某段沉积物污染特征研究与评价

被引:9
作者
王崇臣 [1 ]
刘阳春 [2 ]
王鹏 [1 ]
汪长征 [1 ]
机构
[1] 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 北京市水文总站
关键词
通惠河; 沉积物; 重金属; 形态; 污染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X820 [一般性问题];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选取了通惠河高碑店-双会桥段的5个断面进行取样,对底泥重金属含量及重金属形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Zn和Pb主要以残渣态存在;Cu以具有活性潜力的铁锰氧化物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2种形态为主;Cd的可交换态占其总量的比例较高,而其残渣态含量极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以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从不同角度对河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风险进行了评价。地累积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重金属的污染级别为Zn>Cu>Cd>Pb。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的评价结果显示:不同重金属元素的潜在污染效应关系为Cd>Cu>Zn>Pb,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致排序为Cd>Cu>Pb>Zn。
引用
收藏
页码:186 / 19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第二松花江中下游水体重金属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 [J].
陆继龙 ;
郝立波 ;
赵玉岩 ;
白荣杰 ;
孙素梅 ;
房忱忱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9, (05) :168-172
[2]   pH值对土壤中Pb、Cd释放量的影响 [J].
王崇臣 ;
王鹏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05) :2170-2171
[3]   泮河底泥中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J].
张中文 ;
李光德 ;
张世远 ;
敬佩 ;
焦伟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8, (11) :134-136+153
[4]   乐安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 [J].
万金保 ;
王建永 ;
吴丹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8, (11) :130-133
[5]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中重金属毒性系数计算 [J].
徐争启 ;
倪师军 ;
庹先国 ;
张成江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8, (02) :112-115
[6]   黄浦江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及评价 [J].
丁振华 ;
贾洪武 ;
刘彩娥 ;
汤庆合 ;
王文华 ;
庄敏 ;
许实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6, (02) :64-66+119
[7]   深圳市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J].
黄奕龙 ;
王仰麟 ;
岳隽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5, (09) :711-715
[8]   淮河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J].
黄宏 ;
郁亚娟 ;
王晓栋 ;
王连生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4, (03) :207-208+231
[9]   北京市土壤重金属含量背景值的系统研究 [J].
陈同斌 ;
郑袁明 ;
陈煌 ;
郑国砥 .
环境科学, 2004, (01) :117-122
[10]   北京市东南郊自然土壤和模拟污染影响下Cd赋存形态及其变化 [J].
周国华 ;
黄怀曾 ;
何红蓼 ;
王蕾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 (01) :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