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草型湖区沉积物再悬浮对水体营养盐的影响

被引:25
作者
尤本胜 [1 ]
王同成 [2 ]
范成新 [1 ]
钟继承 [1 ]
尹洪斌 [1 ]
李宝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Y型装置; 沉积物再悬浮; 沉降; 营养盐; 水生植物; 太湖;
D O I
10.13227/j.hjkx.2008.01.029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再悬浮过程中沉积物对水体营养盐的内源贡献是湖泊,特别是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采用原位沉积物柱样和原状上覆水的Y型扰动装置,被用来研究常规风情下太湖草型湖区沉积物的再悬浮和沉降过程对水体营养盐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风和中风的再悬浮过程导致水体氨氮和磷酸根磷含量显著下降,单位面积水柱含量最大变化量分别为-0.140 g.m-2和-1.59 mg.m-2;大风条件下,水体氨氮含量下降幅度很小,磷酸盐则出现明显增加趋势,最大增量为0.81mg.m-2.再悬浮过程之后的沉降过程中,中、小风条件的水体氨氮含量变小,大风条件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磷酸根磷含量在中、小风条件下与风浪前差别较小,大风条件的含量则明显增大,最大增量为1.36 mg.m-2.因此,沉积物的再悬浮过程和沉降过程对上覆水体的营养盐动态负荷都产生重要影响.与太湖无植被湖区的研究结果对比说明,水生植物的存在对风浪作用下沉积物与上覆水的物质交换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太湖沉积物再悬浮模拟方法 [J].
尤本胜 ;
王同成 ;
范成新 ;
朱龙喜 ;
钟继承 ;
李宝 ;
尹洪斌 ;
胡春华 .
湖泊科学, 2007, (05) :611-617
[2]   西太湖水生植物时空变化 [J].
刘伟龙 ;
胡维平 ;
陈永根 ;
谷孝鸿 ;
胡志新 ;
陈宇炜 ;
季江 .
生态学报, 2007, (01) :159-170
[3]   沉水植物生长对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氮磷分布及界面释放的影响 [J].
包先明 ;
陈开宁 ;
范成新 .
湖泊科学, 2006, (05) :515-522
[4]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水和沉积物中营养盐的赋存、循环及其交换特征[J]. 秦伯强,朱广伟.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2)
[5]   太湖底泥悬浮中营养盐释放的波浪水槽试验 [J].
朱广伟 ;
秦伯强 ;
张路 ;
罗潋葱 ;
孙小静 ;
洪大林 ;
高亚军 ;
谢瑞 .
湖泊科学, 2005, (01) :61-68
[6]   水动力作用下太湖底泥起动规律研究 [J].
李一平 ;
逄勇 ;
陈克森 ;
彭进平 ;
丁玲 ;
金鹰 .
水科学进展, 2004, (06) :770-774
[7]  
太湖底泥蓄积量估算及分布特征探讨[J]. 范成新,刘元波,陈荷生.上海环境科学. 2000(02)
[8]  
太湖底泥蓄积量估算及分布特征探讨[J]. 范成新,刘元波,陈荷生.上海环境科学. 2000 (02)
[9]  
一种室内模拟水下沉积物再悬浮状态的方法及装置[P]. 范成新.中国专利:CN1563928A,2005-01-12
[10]  
太湖环境生态研究[M]. 气象出版社 , 蔡启铭主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