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对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的效应——中国与巴基斯坦的比较研究

被引:3
作者
马颖 [1 ]
Abdul Jalil [2 ]
陈波 [3 ]
机构
[1]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2] 巴基斯坦国家银行
[3]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 货币非中性;
D O I
10.19361/j.er.2010.02.006
中图分类号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F726 [物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对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由此得出如下几点结论:第一,两国的经验数据都印证了经济学家们普遍接受的"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的推论;第二,货币非中性假说在两国的经验数据中均无法被拒绝;第三,在中国存在货币数量论所描述的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同步增长的预测关系,而这种关系在巴基斯坦却不存在;第四,两国若想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都必须在长期内降低通货膨胀率。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6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中国长期、短期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J].
苏梽芳 ;
赵昕东 .
经济评论, 2009, (05) :12-17+59
[2]   我国通货膨胀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和ADL模型的分析 [J].
王利 ;
张桂喜 .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 (09) :29-33+38
[3]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治理与国民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J].
马树才 ;
贾凯威 .
统计与决策, 2009, (14) :128-131
[4]   内生经济增长与财政、货币政策——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J].
柳欣 ;
王晨 .
南开经济研究, 2008, (06) :75-89
[5]   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与经济增长——兼论弗里德曼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性 [J].
王凯 ;
庞震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 (07) :37-42
[6]   货币需求弹性、有效货币供给与货币市场非均衡模型——解析“中国之谜”与长期流动性过剩 [J].
李治国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7, (11) :38-44
[7]   基于P-Star指示器的通货膨胀预测模型及应用 [J].
赵昕东 ;
许志宏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10) :46-55
[8]   中国货币供应、通货膨胀及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J].
姚远 .
经济与管理, 2007, (02) :45-49
[9]   基于ECM模型的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 [J].
朱慧明 ;
张钰 .
管理科学, 2005, (05) :53-58
[10]   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动态相关性 [J].
刘金全 ;
谢卫东 .
世界经济, 2003, (06) :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