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沟渠对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截留效应研究

被引:39
作者
陈海生 [1 ]
王光华 [1 ]
宋仿根 [2 ]
钱忠龙 [2 ]
李建强 [2 ]
机构
[1]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2] 浙江省平湖市农经局
关键词
生态沟渠; 农业面源污染; 多花黑麦草; 降解; 水稻田; 灌溉;
D O I
10.19386/j.cnki.jxnyxb.2010.07.039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分析了农田生态沟渠和自然沟渠水体中氨态氮、硝态氮、总氮、溶解性总磷和总磷浓度沿程变化以及生态沟渠对氮、磷的截留效应。设置盘培多花黑麦草的生态沟渠与自然沟渠相比,对水稻田面源污染物中的氨态氮、硝态氮、总氮和总磷都有着较强的降解能力。靠近水稻田排水口处的300m生态沟渠内,各种污染物指标的降解幅度较大,而远离水稻田排水口处的300m生态沟渠内,各种污染物指标的沿程降解变化相对较平缓。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2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水生植物对农田排水沟渠中氮、磷的截留效应
    徐红灯
    席北斗
    王京刚
    蔡洋
    [J]. 环境科学研究, 2007, (02) : 84 - 88
  • [2] 用于农田非点源污染控制的生态拦截型沟渠系统及其效果
    杨林章
    周小平
    王建国
    王德建
    施卫明
    史龙新
    [J]. 生态学杂志, 2005, (11) : 121 - 124
  • [3] 零排放循环流水水产养殖机械—细菌—草综合水处理系统研究
    泮进明
    姜雄辉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4, (06) : 237 - 241
  • [4] 一种新型的人工湿地生态工程设计——以山东省南四湖为例
    朱棣
    聂晶
    王成
    张治国
    [J]. 生态学杂志, 2004, (03) : 144 - 148
  • [5] 沟渠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的净化能力研究
    姜翠玲
    崔广柏
    范晓秋
    章亦兵
    [J]. 环境科学, 2004, (02) : 125 - 128
  • [6] 杭嘉湖平原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治理措施
    全为民
    沈剑峰
    董妹勤
    张巧龙
    陆照梅
    盛保龙
    [J].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2, (02) : 22 - 24
  • [7] 白洋淀水陆交错带土壤对磷氮截留容量的初步研究
    尹澄清
    邵霞
    王星
    [J]. 生态学杂志, 1999, (05) : 7 - 11
  • [8] 东太湖茭黄水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探讨
    李文朝
    [J]. 湖泊科学, 1997, (04) : 364 - 368
  • [9] 人工湿地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刘文祥
    [J]. 环境科学研究, 1997, (04) : 18 - 22
  • [10]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