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夏盆地新近纪红粘土粒度组成的古环境意义①

被引:8
作者
弓虎军
张云翔
黄雷
机构
[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西安,西安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临夏盆地; 新近纪; 红粘土; 粒度组成; 古环境;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5.02.011
中图分类号
P534.63 [第四纪(系)];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5 ; 070903 ;
摘要
临夏盆地十里墩剖面新近纪红粘土粒度组成特征、磁化率值分析表明:8.2Ma以来,临夏盆地经历了干旱化的逐级发展和东亚冬季风的逐渐加强过程。8.2~7.4Ma,东亚冬季风形成,干旱化已经发生,风成红粘土开始在盆地沉积;7.4~6.8Ma,亚洲冬季风逐渐加强,开始影响黄土高原地区,形成大面积的红粘土堆积,盆地为半干旱~半湿润的气候环境;6.8~6.0Ma气候与构造稳定,基本维持了前期的气候特点;5.9~5.3Ma,盆地冬季风强度略有增加,为干湿与干凉交替的气候环境;5.3~4.8Ma盆地冬季风盛行、干旱化程度强烈,气候特征为干凉;4.8~4.0Ma,夏季风开始盛行,气候变的湿润。4.0Ma后,青藏高原开始发生又一次强烈隆升。
引用
收藏
页码:260 / 26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Eolian evidence from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the onset of the Late Cenozoic Great Glaciation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Qinghai-Xizang Plateau uplift forcing.[J].Zhisheng An;Sumin Wang;Xihao Wu;Mingyang Chen;Donghuai Sun;Xiuming Liu;Fubao Wang;Li Li;Youbin Sun;Weijian Zhou;Jie Zhou;Xiaodong Liu;Huayu Lu;Yunxiang Zhang;Guangrong Dong;Xiaoke Qiang.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1999, 3
[2]  
Magnetostratigraphy and palaeoclimate of Red Clay sequences from Chinese Loess Plateau.[J].Donghuai Sun;Dongsheng Liu;Mingyang Chen;Zhisheng An;Shaw John.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1997, 4
[3]  
东亚季风.[M].陈隆勋等著;.气象出版社.1991,
[4]   临夏盆地的新生代地层及其哺乳动物化石证据 [J].
邓涛 ;
王晓鸣 ;
倪喜军 ;
刘丽萍 ;
梁忠 .
古脊椎动物学报, 2004, (01) :45-66
[5]   德日进“亚洲干极”理论的现实意义 [J].
李吉均 ;
赵志军 .
第四纪研究, 2003, (04) :366-371+461
[6]   陕西旬邑新近系红土剖面粒度组成的古气候意义 [J].
薛祥煦 ;
鹿化煜 ;
周杰 .
沉积学报, 2002, (01) :118-123
[7]   黄土高原晚上新世红粘土粒度的空间变化 [J].
苗晓东 ;
孙有斌 ;
鹿化煜 .
沉积学报, 2001, (02) :182-185
[8]   泾川晚第三纪红粘土的磁性地层及其与灵台剖面的对比 [J].
杨石岭 ;
侯圣山 ;
王旭 ;
陈卓 ;
熊尚发 ;
丁仲礼 .
第四纪研究, 2000, (05) :423-434
[9]   黄土高原红粘土序列与晚第三纪的气候事件 [J].
安芷生 ;
孙东怀 ;
陈明扬 ;
孙有斌 ;
李立 ;
陈宝群 .
第四纪研究, 2000, (05) :435-446
[10]   东亚季风气候的历史与变率 [J].
安芷生 ;
刘晓东 .
科学通报, 2000, (03) :23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