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中Ⅰ号坡折带礁滩复合体大型凝析气田成藏机制

被引:37
作者
韩剑发 [1 ]
梅廉夫 [1 ]
杨海军 [1 ]
邬光辉 [1 ]
于红枫 [2 ]
郭东升 [1 ]
邓力萍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Ⅰ号坡折带; 礁滩复合体; 大型凝析气藏; 多烃源; 多期成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油气碳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分析手段,明确了满加尔凹陷及塔中深层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古油藏裂解气是形成塔中Ⅰ号坡折带大型凝析气田的主要烃源;利用包裹体、储集层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结合烃源岩演化史、构造发展史以及储集层演化史对成藏期次及油气运移聚集进行研究,指出塔中Ⅰ号断裂及晚期深大走滑断裂、塔中古隆起形成过程中的多期不整合是礁滩复合体油气成藏的主要油气输导体系;晚加里东运动期是油气聚集期,晚海西运动期是古油藏油气调整期,喜马拉雅运动期是古油藏裂解气对早期油藏气侵的多期充注期;礁滩复合体强非均质性和输导体系的差异是导致流体分布复杂的主要因素;指出了塔中Ⅰ号坡折带外带富气、内带富油分布的油气分布规律,丰富了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
引用
收藏
页码:323 / 32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凸起断裂系统与复式油气聚集 [J].
杨海军 ;
郝芳 ;
韩剑发 ;
蔡忠贤 ;
顾乔元 .
地质科学, 2007, (04) :795-811
[2]   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建模及储量计算方法:以潜山油气储量计算为例 [J].
韩剑发 ;
梅廉夫 ;
潘文庆 ;
祁兴中 ;
沈传波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2) :267-272+278
[3]   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构造特征及勘探领域 [J].
邬光辉 ;
李启明 ;
张宝收 ;
董立胜 ;
张亚光 ;
张欢庆 .
石油学报, 2005, (01) :27-30+37
[4]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凸起:一个复式油气聚集区 [J].
孙龙德 ;
李曰俊 .
地质科学, 2004, (02) :296-304
[5]   油气幕式成藏及其驱动机制和识别标志 [J].
郝芳 ;
邹华耀 ;
杨旭升 ;
王敏芳 .
地质科学, 2003, (03) :403-412
[6]   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带高勘探程度区进一步挖潜的领域 [J].
田在艺 ;
史卜庆 ;
罗平 ;
张大江 .
石油学报, 2002, (03)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