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基本力学特性及其弹塑性描述

被引:40
作者
姚仰平
侯伟
机构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土; 加载方式; 组构; 应力应变特性; 弹塑性模型;
D O I
10.16285/j.rsm.2009.10.052
中图分类号
TU43 [土力学];
学科分类号
0801 ; 080104 ; 0815 ;
摘要
Cam-clay模型是在等向加载试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且能够描述正常固结土在常规三轴试验条件下应力-应变关系的最简单弹塑性模型,是建立各种土的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基础。文中分别按加载方式的不同和土组构的不同,对描述与应力状态、应力历史、应力路径、持荷时间等因素有关的加载方式下土应力应变特性的弹塑性本构模型进行了归纳。对反映不同组构所形成的结构性、各向异性和颗粒破碎等特性的弹塑性本构模型进行了综述,并着重介绍了描述应力状态的三维化方法、反映应力历史影响的超固结土模型和模拟渐近状态路径的渐近状态模型等典型研究成果。
引用
收藏
页码:2881 / 2902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82 条
  • [41] 粘土的结构性与超固结
    刘元雪
    王培勇
    王良
    [J].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2005, (04) : 1 - 6
  • [42] 砂土的应力路径本构模型
    路德春
    姚仰平
    [J]. 力学学报, 2005, (04) : 451 - 459
  • [43] 基于SMP破坏准则的土体弹塑性动力本构模型
    李亮
    赵成刚
    [J]. 工程力学, 2005, (03) : 139 - 143
  • [44] 岩土二元介质模型的一般应力应变关系
    沈珠江
    刘恩龙
    陈铁林
    [J]. 岩土工程学报, 2005, (05) : 489 - 494
  • [45] Kinematic hardening model for structured soils. WOOD D M. Proeeedings of Numerical Models in Geomech-anics . 1995
  • [46] A symptotic behavior of a granular soil in strain path testing. Chu J, Lo S C R. Geotechnique . 1994
  • [47] Induced anisotropy and time dependency in clays. SEKIGUCHI H,OHTA H. Proceedings of the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s Engineering . 1977
  • [48] Single hardening constitutive model for frictional materials,Ⅱ,Yield criterion and plas work contours. Lade P V,Kim M.K. Computers and Geosciences . 1988
  • [49] Recent developments in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reactor vessels. ARGYRIS J H,FAUST G,SZIMMAT J,et al. Nuclear Engineer The . 1973
  • [50] 堆石粗粒料颗粒破碎试验研究
    刘汉龙
    秦红玉
    高玉峰
    周云东
    [J]. 岩土力学, 2005, (04) : 562 - 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