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对中国能源强度的空间效应——基于空间杜宾误差模型

被引:10
作者
汪小英 [1 ]
王宜龙 [1 ]
沈镭 [2 ]
李小漫 [1 ]
杜强涛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能源强度; 信息化; 空间效应; 空间杜宾误差模型; 莫兰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6 [能源管理]; F49 [信息产业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426.2 [];
学科分类号
1201 ; 0701 ; 070104 ;
摘要
信息化的外部性导致技术溢出,促使信息化对能源强度产生空间效应。本文利用2006—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误差模型并基于区域发展的空间分异性与空间自相关性,研究信息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大小以及不同区域间的空间效应,测度了中国30个省(市、区)的能源强度和信息化水平,揭示了信息化水平对能源强度的空间效应机制。结果表明:(1)信息化水平和能源强度地区空间集聚现象十分显著,中国30个省(市、区)之间相邻地区呈现出相似聚集的分布情况;(2)信息化水平、城镇化和能源消费结构对地区能源强度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3)信息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某一地区的相邻地区信息化水平提升会促进该地区能源强度的降低,相邻地区信息化水平每变动1%,空间效应使得本地区能源强度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动1.396%。建议各地区重视信息化水平在降低地区能源强度的作用;构建信息化发展推动能源强度降低的政策体系;加强区域间的协同合作与共同发展;统筹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地区间合作交流;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1752 / 176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能带来经济绿色化吗?——来自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J].
樊轶侠 ;
徐昊 .
经济问题探索, 2021, (09) :15-29
[2]   中国省际隐含能源流动及能效冗余解析 [J].
郭珊 ;
韩梦瑶 ;
杨玉浦 .
资源科学, 2021, 43 (04) :733-744
[3]   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扭曲对中国能源强度的影响 [J].
沈小波 ;
陈语 ;
林伯强 .
经济研究, 2021, 56 (02) :157-173
[4]   中国能耗模式演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J].
赵娜娜 ;
王志宝 ;
李鸿梅 .
资源科学, 2021, 43 (01) :122-133
[5]   ICT效应下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基于半参数空间向量自回归模型的研究 [J].
曾岚婷 ;
叶阿忠 .
技术经济, 2020, 39 (11) :44-51
[6]   ICT投资、互联网普及和全要素生产率 [J].
谢莉娟 ;
陈锦然 ;
王诗桪 .
统计研究, 2020, 37 (09) :56-67
[7]   能源强度、交通压力与雾霾污染——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 [J].
刘晓红 ;
江可申 .
系统管理学报, 2019, 28 (06) :1161-1168
[8]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的收敛性——基于中国2001—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 [J].
孟望生 .
资源科学, 2019, 41 (07) :1295-1305
[9]   经济增长、能源强度与大气污染的关系研究 [J].
赵立祥 ;
赵蓉 .
软科学, 2019, 33 (06) :60-66+78
[10]   中国能源强度区域特征、空间效应与区域差异 [J].
廖敬文 ;
侯景新 .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9, 40 (03) :14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