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中国能源强度区域特征、空间效应与区域差异
被引:4
作者:
廖敬文
侯景新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能源强度;
经济增长;
区域特征;
空间效应;
区域差异;
D O I:
10.14137/j.cnki.issn1003-5281.2019.03.021
中图分类号:
F426.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能源需求与环境污染双重压力下,节能降耗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一,降低能源强度是缓解能源压力的关键。运用莫兰指数测度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份能源强度的集聚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能源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及异质性,补充的稳健性检验证实了空间回归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已形成西北地区高能源强度集聚区和东部沿海地区低能源集聚区的区域特征;经济增长对能源强度具有阶段性的影响,呈倒"N"型曲线,现处于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脱钩阶段;虽然能源结构、技术创新和人口规模对能源强度都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区域能源强度的决定性影响因素不同,东部地区降低能源强度的突破口是控制人口规模,西部地区则需要改善能源结构。鉴于区域间的利益冲突及节能减排的工作重点,中央和地方政府可通过制定相应的区域政策、区域规划来协调各区域共同降低能源强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48 / 156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