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等级合理性和居业协同度的村庄类型识别与振兴路径研究

被引:20
作者
方方 [1 ]
李裕瑞 [2 ]
何仁伟 [3 ]
机构
[1]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调研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村镇体系; 村庄类型识别; 居业协同; 乡村振兴; 路径; 江苏丰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村镇体系是乡村要素集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空间载体,通过判断村镇体系与乡村振兴之间的逻辑关系,探索不同类型农区村镇体系的空间优化路径,对于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论文利用江苏省丰县356个村庄、14个镇的多源数据,从等级合理度与居业协同度2个维度构建村镇体系评价体系,探析了村镇人口、农业、非农业要素集聚能力、空间极化特征与居业协同格局,然后基于村庄类型的划分,进一步识别了乡村振兴的空间类型,最后提出了不同空间类型的乡村振兴路径与具体对策。主要研究结论为:①丰县村镇体系呈现出结构相对稳定、空间极化程度不高、局部地区居业相对失衡、乡村振兴内在动力不足等主要特征;②结合要素集聚与居业协同特征,将村庄划分为人口—非农业要素滞后的弱就业功能型(I)、人口—农业要素滞后的弱就业功能型(II)、人口—非农业要素相对滞后的低水平居业均衡型(III)、要素相对耦合的高水平居业协同型(IV)、非农业要素滞后的弱居住功能型(V)、农业要素滞后的弱居住功能型(VI)6种类型;③基于村庄类型识别结果,进一步甄别了丰县未来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区、外围区、潜力区,构建了分区分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思路与具体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060 / 107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大都市乡村发展比较及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 [J].
陈秧分 ;
刘玉 ;
王国刚 .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 (09) :1403-1411
[2]   乡村振兴村庄类型识别与振兴策略研究——以山西省长子县为例 [J].
乔陆印 .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 (09) :1340-1348
[3]   基于村镇空间“物—场”模型的乡村聚落布局优化研究 [J].
璩路路 ;
李裕瑞 ;
刘彦随 .
经济地理, 2019, 39 (04) :174-181
[4]   西北贫困地区乡村类型识别与振兴途径研究 [J].
文琦 ;
郑殿元 .
地理研究, 2019, 38 (03) :509-521
[5]   乡村地域多体系统识别方法及应用研究 [J].
李琳娜 ;
璩路路 ;
刘彦随 .
地理研究, 2019, 38 (03) :563-577
[6]   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J].
刘彦随 .
地理学报, 2018, 73 (04) :637-650
[7]   农户行为视角下乡村三生空间演化特征与机理研究 [J].
方方 ;
何仁伟 .
学习与实践, 2018, (01) :101-110
[8]   论乡村重构 [J].
龙花楼 ;
屠爽爽 .
地理学报, 2017, 72 (04) :563-576
[9]   不同空间尺度的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J].
管卫华 ;
彭鑫 ;
张惠 ;
魏也华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 (12) :2003-2011
[10]   中国新型城镇化村镇建设格局研究 [J].
刘彦随 ;
陈聪 ;
李玉恒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 33 (06)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