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

被引:11
作者
严艳
吴宏岐
不详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2]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西安
[3] 西安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农业生产; 环境保护; 生态恶化;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04.03.003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抗日战争时期 ,随着边区成为人民抗日的总后方 ,边区人口净增 40~ 5 0万人。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使边区军民内外交困。为了度过困难时期 ,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大生产运动 ,农业发展选择了大量的开垦荒地 ,虽然农业生产卓有成效 ,但林草的破坏造成整体环境质量下降 ,局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自然灾害频发。尽管边区政府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 ,并且兴修水利来改善农业环境 ,但收效甚微。欲使西部的“山川秀美”真正变为现实 ,必须要探明本区生态环境演化的历程 ,并以之为据制定本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提供借鉴与指导。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变迁 [J].
黄正林 .
抗日战争研究, 2001, (03) :15-34
[4]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M]. 中国学术出版社 , 武衡 主编, 1984
[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解放区农业大生产运动[M]. 福建人民出版社 , 张水良著,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