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4
作者
王军 [1 ]
张广周 [2 ]
胡燕辉 [1 ]
田金华 [3 ]
机构
[1] 许昌市气象局
[2] 平顶山市气象局
[3] 河南省防雷中心
关键词
特大暴雨; 耦合结构; 湿Q矢量散度; 诊断分析;
D O I
10.16765/j.cnki.1673-7148.2008.s1.022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资料对2006年7月2日河南中部特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深厚的湿层和不稳定层结在强降水发生前已形成;在高低空出现的正负涡度柱、散度柱互耦配置和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导致不稳定能量快速释放,产生了此次特大暴雨。强降水期湿Q矢量散度负值中心达到最强,与暴雨区对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1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河南省2005年7月22日大暴雨过程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 [J].
靖春悦 ;
寿绍文 ;
贺哲 ;
吴璐 ;
梁钰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 (03) :45-49
[2]   2005年初夏湖南致洪大暴雨中尺度分析 [J].
毛冬艳 ;
周雨华 ;
张芳华 ;
郭文华 ;
杨克明 .
气象, 2006, (03) :63-70